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其中之一便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全国人民的努力奋斗。从江西实际出发,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最好答卷就是甩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帽子,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就是当前最大的“江西梦”。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省广大干部群众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明显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但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经济欠发达的现状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变,经济社会发展与发达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改变这种落后面貌是4500万井冈儿女共同的心愿。简言之,就是要通过7年至8年的艰苦奋斗,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要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对我省来说,最具影响力和挑战性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收入总量的增长。我省GDP总量到2020年需要突破2万亿元,平均每年增速不低于10%,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也要达到10%左右。要在未来几年中保持这两个10%的增长,决不是易事。二是发展质量的提高。我省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要显著提高,2020年要突破5000亿元,力争达到6000亿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显著提高,力争达到5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要显著提高,力争达到35%。这三个影响发展质量指标的显著提高将使我省的发展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三是创新能力的提升。关键是科技创新能力要不断增强,要集中科研力量突破一批产业发展急需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科技投入,R&D(即研究和发展)经费占GDP的比重要超过2.2%。四是要素资源的活力。经济发展的数量增长和质量提高、创新能力的提升都离不开要素资源的活力。从总体上看,我省的要素资源较沉闷,资本要素不活跃,实体经济的投融资能力较弱,资本扩张的冲动小;人才要素不足,尤其是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奇缺,具有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较强能力的高级工程师严重不足,开拓创新、驰骋国内外竞争舞台的优秀企业家较少,大学培养拔尖人才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不下大力气激活上述这些要素资源,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将阻力重重。为此,当前我省应重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继续坚持做大经济总量的战略不动摇
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做大总量,坚持在集约、节约利用资源中求发展,在保护、改善生态环境中谋崛起;在调整结构中做大总量,坚持协调发展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协调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在创新驱动中做大总量,坚持推进科技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协同创新,全方位提高区域创新水平,促使创新成为区域发展的灵魂;在寻找新增长点中做大总量,坚持不断挖掘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部门,以及具备高速成长条件的经济发展空间;在扩大投资中做大总量,坚持投资拉动不放松,积极推进有效需求,进一步扩大出口,形成“三驾马车”共促江西经济腾飞的局面;在改进作风中做大总量,坚持以大开放推动大发展,加大政府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树新风、倡正气,为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氛围。
加快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的步伐
我省经济发展要保持较高增速,就必须在相当长时期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2011年,我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突破万亿元大关,进入投资大省行列。这万亿元投资的产出能力如何,盈利水平多高,资金回报率是否达到较高水准,配套及后续资金供给是否能满足投资,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深入调研并作出科学的评价。当前尤其需要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和投融资机制创新,使之能适应万亿元投资的配套资金、后续扩张和资本流动的需要。此外,党的十八大以后,我省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新型城镇化的大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金融支持,这也需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动投融资机制创新。为此,我省首先应完善金融办的功能,抽调懂经济、懂金融、懂资本运作的专业人员充实金融办,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统一协调全省金融工作,稳步推进金融工具创新。其次要用好信贷政策,尤其是小微企业支持政策、金融投保政策等,进一步做大间接融资盘子。要改变目前大企业主要依赖银行融资和小微企业很难依靠银行融资的现状,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形成市场化、多层次、广覆盖和可持续的金融支持体系。再次要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通过企业上市、私募股权投资、风险投资等多种形式,提高股权性融资比重,鼓励以资本为纽带的并购重组,有步骤地扩大企业债券,充分运用BOT、BOO、BTO(均指个人和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方式)等项目融资方式,迅速做大直接融资规模。
加大科技创新步伐,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动力。我省经济发展最薄弱的因素是科技创新能力较低、R&D经费较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寥寥无几。从目前统计的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来看,高科技产品比重并不大。我省应努力构建以企业为核心、以人才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产品创新升级。其一,应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重点在于设立重大科技专项,支持关键技术研发,尽快建立成熟技术标准。比如,集中力量对新材料、高纯硅、多晶硅、超级电容、半导体照明、动力电池、航空元件等一批关键技术进行攻关,争取实现重大突破。其二,加大企业研究开发的投入力度,建立由骨干企业牵头组织、科研机构和高校共同参与实施的有效机制,争取用3年至5年时间建成各类产业的国家级或省级创新平台和技术中心。比如,与清华大学、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等科研院所及多家新材料企业进行深度合作,组织成立江西省新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其三,完善科技成果产业化机制,加大实施产业化示范工程力度,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产业集聚发展,将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其重点在于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目前,我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亟待加强,应加快推动产业集聚区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知识产权数据库配套、技能培训、管理咨询、维权援助等服务,推动建立产业集聚区知识产权战略支持平台。
深化人才管理体制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持
人才是一切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江西素有“人杰地灵”之称,人力资源非常丰富,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同时存在人才体制机制障碍,导致优秀人才的储备不足,人才外流较多、回流较少。在江西经济进入起飞阶段的今天,人才不足表现尤为突出,能掌握领先核心技术、扎根红土地研发的高科技人才,能将先进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的高级工程师人才,能驰骋国际舞台、引领产业方向的企业家人才,能培育德才兼备优秀人才的大师、名师都十分缺乏。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深化人才管理体制的改革。首先,要切实落实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让各类人才生活得更有尊严、更能受到社会公众的尊重和爱戴。其次,要在全省上下营造“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领导形象留人”的“五留人”机制,充分挖掘在赣各类高层次人才的潜能,让他们事业顺心、工作安心、生活开心,自愿自觉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才华。第三,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打造吸引人才的新机制,进一步改革职称审批机制和编制控制办法,实行股权激励机制,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奖励和支持力度。第四,要为优秀民营企业家创造更加有力的发展环境,放宽垄断行业和公用事业进入门槛,让他们获得平等的参与机会、平等的竞争资格,主动为他们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提高优秀民营企业家的社会地位。
建立资源、环境管理新机制,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基础
资源和环境问题是困扰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难题,各国都在探索资源、环境管理的新机制。我省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建立资源、环境管理新机制尤为重要。资源、环境管理机制改革的重点是从约束性指标、行政性控制为主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以明晰产权、责权配备、市场运作、经济补偿、税收调节为基本特征的新机制。应推进资源要素产权改革,实现资源产权多元化,形成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集体、企业、个人等共同持股的产权结构,建立资源产权交易制度,政府重点控制战略性资源,制定国土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和提高税率,通过税收杠杆调节资源开发利用方向;改革资源类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性及代际公平要求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建立环境产权制度,合理界定不同地区、企业及个人的环境产权,包括受益权、排污权等,构建排污权有偿交易制度,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推进排污许可证和碳排放许可证交易市场化,征收排污税;建立资源环境管理责任机制,合理界定各级政府在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治理方面的责任,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建立资源开发利益共享机制,合理确定资源地区对于属地资源一定比例的收益权,使之能够从资源开发利用中获取与环境保护、资源管理责任相对应的利益;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政府应设立生态补偿基金,将资源税和排污税收益主要用于生态补偿,对那些资源保护好、生态环境好的地区要给予重点补偿,从而实现生态保护的可持续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