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时代先锋
幕天席地炼筋骨安步当尺量青山

记海南鹦哥岭保护区管理站青年团队

2013年06月13日13:35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拼版照片:这是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工作人员和护林员在巡护过程中随手采摘的食物——黄皮果(左上,潘超越摄)、岭南山竹子(右上,潘超越摄)、野莲雾(左下,潘超越摄)和野芒果(右下,施鳗珂摄)(6月5日摄)。 6月5日,记者跟随海南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工作人员和护林员走进位于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元门乡东南部的鹦哥岭自然保护区实验区红坎水库至红坎瀑布段,单程约2公里,体验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和护林员的日常工作。

海南鹦哥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2004年,位于海南岛中部,跨海南省5个市县,面积500平方公里。鹦哥岭保存有大片热带原始雨林,是海南岛的生态核心。如今,自然保护区组建了一支由3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管理和科研人员以及200余名当地村民作为护林员组成的自然保护团队。新华社记者 潘超越 施鳗珂 摄

很多人眼中的热带雨林,浪漫而神秘。但是谁又知道,在这里工作和生活需要承受难以想象的艰苦和寂寞。

然而,在海南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的热带雨林里,却活跃着3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他们放弃繁华的大都市,在深山密林里追逐梦想。他们用双脚丈量青山,用执着对待科研,用真诚感动群众,成为海南自然保护区的一面旗帜。

挥洒青春逐梦七彩雨林

作为我国连片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热带雨林、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2004年7月,鹦哥岭自然保护区批准成立。两年后,现任海南省林业厅总工程师周亚东作为首任管理站站长担负起组建重任,而摆在他面前的首要任务是招到一批事业心强的专业人才。

“条件差,工资低,要招人谈何容易!”周亚东说,当年面向全国招聘,只有26个人报名,做完宣讲会后,只有5个人肯来。

2007年,第一批大学生来的时候,被艰苦的条件惊呆了:两间民房,白天办公晚上睡觉。保护区管理站离县城远,一到晚上,大学生们就只能躺在大通铺上聊天。灯光昏暗,蚊子乱飞,潮湿的床板更让人难以入眠……

“人是来了,最担心留不住他们。”周亚东说。

“想想我们是来干什么的吧?”昏暗的房间里,不知谁的一句话,点燃了大家昂扬的斗志。

学信息地理的王伟锋说,要把海南岛大山深处当作事业的起点;昆虫学硕士王合升说,从事林业工作不往大山里跑不会取得扎实的专业成就;学动物学的刘磊说,鹦哥岭是一个罕见的动植物资源宝库,是一个实现梦想、成就事业的大舞台……

在接下来的6年里,每年都有新鲜血液注入鹦哥岭团队,人员也从最初的3人壮大到31人。“鹦哥岭啊,南渡江,一头连着海,一头连着山,把海的激情带回了山,把山的柔情带给了海。”当大家齐声合唱自创的《鹦哥岭之歌》时,周亚东激动地说,这群年轻人没有抱怨,没有退缩,“他们是好样的!”

雨林有情苦变甜

鹦哥岭保护区管理站最核心的职责是确保禁伐禁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但雨林里往往危机四伏。

有一次王合升独自进山搞科研,正走着突然树梢上出现毒蛇,他停住脚步,一动不动地与毒蛇面对面僵持了十几分钟。直到蛇头缩回去后,他才发觉两腿疼痛难忍,原来两条裤腿上布满了吸足血的山蚂蟥。

遭遇盗猎者更危险。一次巡山时,李之龙遇到了盗猎者的举枪威胁。“枪抵着我胸口,情况很危急。”李之龙没有退缩,在僵持中,他趁盗猎者走神将其扑倒在地成功制服。“枪已经上膛了,生死真是一线间!”

团队的年轻人说,他们有过付出,有过失落,有过为科研项目独自露营山顶彻夜不眠的执着,也有和家人爱人离别难舍的痛苦。管理站社区宣教科科长王云鹏的女友曾几次劝说他到三亚工作,但王云鹏一直犹豫不决。愤然离去的女友3天后发来短信:“云鹏,我想你”,这5个字,让王云鹏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泪水夺眶而出。“对她亏欠太多。”王云鹏说。

团队在护林和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让年轻人心里感觉甜蜜。王合升说,6年来,鹦哥岭团队建成了数字保护区、动植物档案馆,和专家们一起发现了鹦哥岭地黄连等20个科学新种,记录到轮叶三棱栎等24个中国新纪录,伯乐树等190个海南新纪录。出版了80万字的《海南鹦哥岭生物多样性及其保育》,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了科学论文近40篇。

“鹦哥梦”在大山传承

鹦哥岭自然保护区周围有6个乡镇,都是黎苗村寨,共有103个自然村,1.8万多人,在管理站成立之前,这里的百姓还过着吃山砍山的生活,经济极其落后。管理站另一个重要任务是让他们放下砍刀,摆脱贫穷。

动员砍伐者变成护林员,要跟他们交朋友,靠的就是喝酒。为了能尽快融入他们,管理站副站长刘磊几乎天天走村串寨,过量饮酒导致他左眼几乎失明,只能到北京做视网膜移植手术,可手术结束才7天,他就又投入到工作中。

团队成员还想办法改变当地百姓落后的生产生活习惯。王云鹏和几个同事到贵州学习“稻鸭共育”模式,回来后实验成功,大大提高了稻田产量;针对黎苗村寨没有厕所和猪圈的情况,年轻人帮助村民们设计出“节水旱厕”和“软床猪圈”;在橡胶林下,王云鹏带着几个同事手把手教村民们套种益智、养殖蜜蜂。当地百姓手里渐渐有了钱,原来住的茅草房逐渐被坚固的砖瓦房取代。200多名村民放下砍刀猎枪穿上护林服,偷猎偷采、滥砍滥伐的现象在鹦哥岭几乎绝迹。

2012年,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管理站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他们的事迹成为大中学生和年轻公务员的学习标杆。到现在,每年都有上百名大学生主动向海南省林业局投出简历,表示向往鹦哥岭精神,要在这里扎根建功。

“鹦哥岭,我青春的疆场。鹦哥岭,我内心的故乡。多少人劝我离去,可我选择了根植沃土,我要在这里,让青春绽放在碧水青山。”李之龙说,让鹦哥岭精神传承下去,这就是“鹦哥人”的共同梦想。 (记者夏冠男 王自宸)

(责编:吴斌、程宏毅)


相关专题
· 特写·侧记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