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时代先锋

农民心目中的“偶像”——记白银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高启盛

2013年06月04日17:24   来源:甘肃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认识高启盛是从参观了他设计建设的四龙镇绿色蔬菜观光园开始的。今年50岁的高启盛,是白银市白银区远近闻名的农业技术推广专家。

常年奔波在农业生产一线的高启盛皮肤被晒得黝黑,说起话来底气十足:“我的心愿就是让白银这片黄土地上处处泛着绿意、透着生机。”这个顽强的西北汉子在农技部门一干就是27年,白银市白银区5个乡镇的农民几乎没有不认识他的。强湾乡村民强有喜说:“老高就是我们致富的希望,是我们心目中的‘偶像’。”

2010年夏天,武川遭遇罕见旱灾,高启盛及时组织技术人员到受灾现场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应急方案。红岘村农民高子兴家的地在这次旱情中几乎绝产,焦急之下,他找到高启盛,让他帮忙拿主意,看能不能再补种点什么。高启盛耐心帮他分析,最后建议他改种早熟大豆、芸豆、晚西瓜等品种。后来,高子兴种了晚西瓜,效果很好,秋天获得了大丰收。

还有一次,顺安村村民刘红军家的大棚茄子出现严重病害,面临绝产。心急如焚的刘红军把电话打到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启盛接到电话后立即赶到现场,挽起袖子猫着腰就钻进了大棚,在棚内近50摄氏度的高温下一蹲就是半个小时。随后,刘红军按照高启盛的嘱咐采取措施、对症下“药”,使病害得到了缓解。

高启盛深知,如果不推广农业新技术,农民就很难摆脱贫困。2011年,白银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项目启动实施。高启盛作为技术骨干,既要开展试验与研究项目,又要带领干部群众建新型日光温室。为此,他不分晴雨天,坚持在园区工作。为了赶农时,他常常啃大饼充饥,衣服也顾不上洗,人们看见他“脏兮兮”的样子,开玩笑说:“远看像个挖煤的,近看才是个务菜的。”

为了使育种研究上质量、上水平,高启盛不知放弃了多少个节假日。妻子罗继霞记得,丈夫从步入工作岗位的那天起,不是出差就是下乡,几乎没有周末和节假日。这么多年,家里的大小事务都由她一个人打理。一次,儿子发高烧住进了医院。当高启盛赶到医院时,已经是深夜,看着委屈得几乎落泪的妻子,疲惫的高启盛搂过妻子的肩膀说:“你和孩子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工作也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我就是想把农技推广工作干好,让广大农民从土地上多增加些收入啊!”

多年的农技工作,让高启盛养成了一个习惯:只要他在田间地头看到任何陌生的杂草,就会马上蹲下来细心观察,搞明白这株植物有什么习性特点,如何进行处理。凭自己多年的刻苦钻研和积累,高启盛对白银大地上的相关农业知识了如指掌,对农民提出的各种问题都能够很快解决。去年,京葫12号西葫芦温室里有了病虫,身体不舒服的高启盛依然和大家一起钻进37.8摄氏度的温室里找原因。虫害滋生原因查到了,高启盛却因体力不支晕倒在温室里。由于测报工作及时准确,措施得当,使一场大的虫灾得到了有效控制,将农民的损失降到了最低。

近年来,白银区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项目,完成了以红富士苹果、桃、李、梨、枣树、薄皮核桃等为主的特色经济林果建设面积1000亩,建成90座半地下式新型日光温室,示范园区核心区115座温室被分成黄瓜、茄子、辣椒、鲜花、番茄、葡萄、林果示范区和育苗试验区;区内建成了500多米观赏葫芦绿色棚架长廊,建成年育苗能力达到200万株以上的自动化育苗生产线1条;完成了多媒体教室、检验化验室、清洗包装车间、保鲜库建设,逐步配套完善了园区作业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四龙镇民乐村建设四龙绿色蔬菜观光园,种植瓜菜7大类64个品种,面积26亩。强湾乡强湾村建设高原夏菜蔬菜示范园,种植韩国天子朝天椒、美人椒、广东长茄、水果玉米等蔬菜200亩。贫困村蔬菜示范推广项目,在大坪示范推广适应当地的优良蔬菜品种100亩;在武川、强湾分别建设了千亩马铃薯、玉米新品种示范田。

“这每一项科技成果,从实验到推广种植都渗透着高启盛的心血和汗水。”员工们说。

在农民科技培训方面,高启盛每年在田间培训的农民都在5000人次以上。在积极推广农作物新品种、实用新技术方面,他还把设施蔬菜示范基地建设作为重点,主抓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每年新引蔬菜、林果、粮作新品种100个以上,新技术20项以上。

27年来,高启盛耕耘于钟情的沃土,播种着执著的追求,收获的则是人生的价值。他多次被评为甘肃省农技推广先进工作者和畜牧科技推广先进个人,研究的项目也多次获得省区市表彰。(记者 李保荣)

(责编:吴斌、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