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青海日报:少先队的“红杠杠”

许存师
2013年05月30日17:03   来源:青海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临近六一,我家周边的小学里,每天锣鼓喧天、操练队形。偶尔驻足观看,见高举队旗的少先队员们的胳膊上仍然佩戴着“红杠杠”。记得小时候,我也佩戴着它,每天课间“监视管理”其他同学,课余参加各类活动,一学期下来,当我举着队旗带领同学大踏步前进时,自己的成绩却大踏步后退……没想到,多年过去了,这标志身份的“红杠杠”还在!

印象中,似乎只有军人有标志身份职务的军衔,那是因为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尤其在战场上,必须听从更高军衔者的指挥,否则就会乱套。除此而外,即便你是总统,至少在服饰上不会明显标明。然而,不知为什么,在少先队员里,一道杠是小队长、两道杠是中队长、三道杠是大队长,谁“官”谁“民”、孰大孰小,却标志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或许有人会说,这样做有积极意义,可以鼓励先进、激励后进。但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们更应看到它的消极意义。事实上,一个班能佩戴上“红杠杠”的只有三四个,大多数孩子是“白身”。受“官本位”意识的熏染,有杠杠的成天高高在上飘飘然,据说,一位小队长即便睡觉也要把臂章别在睡衣上,“红杠杠”已然成了显示身份、显摆官阶的标志。而人为地将本应平等的小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是一种明显的、直接的、躲不开的打击。到底更积极还是更消极,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应该说,孩子们本身是无辜的,他们是一张白纸,成人在上面画什么,他们就有可能成为什么,要怪也只能怪大人。我们本身是一个拥有几千年“官本位”意识的国家,而少先队还用这种方式在强化着它,这真是“官本位”从娃娃抓起了。三道杠比两道杠 “官大”,两道杠比一道杠管的人多,一道杠比没有杠的牛气……每天,孩子们纯真的眼睛接收到了什么,幼小的心灵又浸染了什么。媒体多次报道,一些小学生为当班干部而请其他同学吃汉堡、冰淇淋,从本质上说,这些难道不是成人社会中的贿选拉关系吗?成人社会的不良风气和现象,就这么侵蚀毒害着“祖国的花朵”。

作为更高层次的先进组织,共青团员、共产党员都没有佩戴这种区分地位、身份、头衔的标志,但不知为什么,几十年来,少先队一直保留着此类标志,让小小年纪的少先队员,每天接受“官本位”意识、时刻感受“干群”区别。如果由于种种原因,一时还取消不了这一形式的话,不妨转变观念、进行革新,实行轮流制,一周一换或者一月一换,让大多数孩子都能佩戴“红杠杠”,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红杠杠”鼓励先进、激励后进的积极作用。当然,最好是彻底取消,让天真无邪的孩子们都能平等、快乐地生活学习。

(责编:杨丽娜、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