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过万国人申请10年后移民火星将难返地球 专家称技术不靠谱

2013年05月10日14:18   来源:北京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2月1日至28日,奥地利航天论坛同摩洛哥伊本·白图泰行星研究中心合作,在摩洛哥城市伊尔富德北部的撒哈拉沙漠中进行了模拟火星探索试验。据称,伊尔富德被认为是地球上最接近火星地貌的地区。 新华社发

  根据“火星一号”计划,宇航员抵达火星后将建立的人类首个永久性定居点效果图。

  自从载人火星探险计划进入实操阶段,人类距离实现移民太空的梦想似乎越来越近。由荷兰非营利性组织发起的“火星一号”计划公布两周以来,已收到来自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8000多名申请者报名,其中中国申请人数达到10241人,仅次于美国。

  “火星一号”计划是由一家荷兰私人公司主导的火星探测计划,目的是在火星建立人类永久殖民地。预计于2023年派遣首批4名志愿者前往火星,他们将作为火星永久定居点的先锋,此后每隔两年运送更多人前往火星。

  虽然全球报名者踊跃,但专家们一致泼冷水,认为这项计划不靠谱。

  单程火星机票受追捧

  《赫芬顿邮报》和美国太空网站8日报道,“自从4月22日招募工作启动以来,短短两个星期内就收到了78000份申请,这可能是历史上最受欢迎的工作。”“火星一号”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巴斯·兰斯多普说:“这些数字表明我们在正确的轨道上,希望最终能收到50万份申请。”

  目前,愿意放弃地球生活的报名者中,美国人数最多,有17324人;中国申请者其次,达10241人;排名第三的英国有3581名。应征者数量排前十的其他国家分别是俄罗斯、墨西哥、巴西、加拿大、哥伦比亚、阿根廷和印度。

  兰斯多普说:“‘火星一号’是一项代表全人类的使命。只有全世界人都被代表,才能体现它的真正精神。我们看到这正在发生,这令我骄傲。”

  “我在中国创建了‘火星一号’爱好者QQ交流群和百度贴吧,为同好者提供帮助并协调关系……如果您认可我这个希望实现人生价值理想的80后,请支持我。”在“火星一号”官方网站,可以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个人自述和视频展示,23岁的杨诗朦是其中最年轻的申请人之一,也是首批通过审核的中国报名者。

  “有去无回的单程票,说不害怕是假的,但是科学需要献身精神,一个人为了理想可以燃烧自己的青春与热血!”杨诗朦对这个计划相当乐观,“我清楚将面临的困难和风险。但是科技在进步,我也在进步,我相信通过7年训练,足以让我成为能够应对各种情况的合格宇航员,也相信10年科技发展能让这个计划更完美。”

  申请门槛倾向高情商

  分析称,该计划受追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门槛低。根据“火星一号”计划的官方网站说明,任何年满18周岁的人,只需在“火星一号”计划官方网站上提交个人基本信息,回答一份问卷,再附上一分钟的个人视频简介,说明前往火星的动机。报名费则依据申请人国家的富裕程度按5至75美元不等收取,美国公民大约要支付38美元,中国公民11美元,卡塔尔公民75美元,非洲刚果公民仅需5美元。

  在“火星一号”官方网站,主办方罗列了“宇航员应具备的关键特征”,5个关键词并未涉及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是更倾向“高情商”:

  1、承受力。拥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在最糟糕的现实情况下保持最佳的自我状态,随时具备“我能行”的态度;

  2、适应性。清楚自己的极限所在,并懂得如何延长,开放且宽容地对待不同的意见和办法,并善于汲取不同文化的特性;

  3、好奇心。深刻理解问题而不是简单地追求答案,能够与他人分享知识;

  4、信任度。相信自己,信任他人,见多识广,信息量大,充满信心;

  5、创造力。出现意外或危机来临时灵活处理,对快乐的实质与精神有着深刻的体会,在适当情况下利用幽默感调节气氛。

  兰斯多普解释:“一旦成功登陆火星,就意味着你无法返回地球,火星就是你的家了。这是一个沉重、深刻的使命,因此,我们更看重宇航员的心理稳定和彼此协作,朝着一个共同的、美好的未来奋斗。”

  虽然门槛不高,但兰斯多普认为按照现在的报名人数,最终能够胜出的人,应该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令人信任的品格,而且适应能力强,有好奇心和创造力,足智多谋,能随机应变。

  定居点蓝图已经出炉

  早在两年前,兰斯多普就已经开始筹备这项大胆的计划。这位36岁的工程机械师,对航天领域有着狂热的爱好。受到电视界大行其道的真人秀节目的启发,他决定展开这场火星移民的海选活动。

  兰斯多普介绍,他已经与NASA、欧洲宇航局,以及一些私人航天技术公司的专家进行过沟通,并且十分确信,人类目前所掌握的空间技术能够将普通人安全送往火星。兰斯多普透露,这些人中名望最高的是1999年诺贝尔奖得主、荷兰理论物理学家杰拉德·特·胡夫特。

  “火星一号”官方网站的技术一栏显示,今年3月,该组织已经和美国百诺肯太空发展公司签约,后者正负责开发“火星移民”的生命支持系统和宇航服。此外,该组织还将向美国的航天技术机构购置飞行器。到2016年,该组织将进行第一次试验发射,两年后,火星探测器将发射升空。如果一切顺利,到2021年,他们将向火星定居点运送水、氧气、食品等物资。

  定居点的蓝图现在也已经出炉。届时,荒凉的火星表面将出现一组白色的太空舱,出于抵挡辐射的需要,舱体表面可能被沙石覆盖,能量源则是几块巨大的太阳能电池板。定居点内部则兼具了生活、工作、娱乐功能,有冰箱,还有用来栽培蔬菜的温室。

  选4人封闭训练7年

  “火星一号”计划在线申请截止日期为2013年8月31日,随后该组织将从所有报名者中分两阶段筛选。

  评委将按照“火星一号”给地球划分的300个区域选出50至100名候选人。到2015年,经过四轮选拔,这一数字将减少至28至40人。中选者将会被随机分组,每组两男两女,4人为一个团队。之后,这些人将开始进行为期7年的封闭训练,系统学习机械操作、搭建、种植等一切在火星上的必要生存技能。2022年9月,由公众投票决定哪一组是人类前往红色星球的首批居民。哪个小组能够最终胜出,将由他们的粉丝数量、支持度,以及观众票数来决定。

  这4名幸运儿将于2023年经过至少7个月的单调旅程前往火星,开辟出第一亩火星殖民地,并永久定居在火星上,不再返回。

  “第一批定居者只能吃素食。以后,我们会运送昆虫、鱼苗到火星,他们可以尝试自己养鱼。”兰斯多普说。

  制作“真人秀”筹资金

  尽管是有去无回的单程票,但是第一阶段的火星殖民任务花费预算仍高达60亿美元,比NASA的“好奇号”火星探索计划还高出35亿美元。作为一个非营利组织项目,“火星一号”计划将通过出售转播权、制作真人秀节目等方式筹集资金。

  兰斯多普说:“除了捐款和报名费之外,唯一可以筹到足够移民费用的方法,就是制作一场‘真人秀’,一场空前的传媒盛事。”

  兰斯多普表示,不只选拔人员的过程,首批移民在火箭上的活动、在火星上的探索巡游,以及在定居点中开疆拓土的历险,都将被摄像机巨细靡遗地记录下来,经过剪辑后在电视和网络上播放。

  “所以,除了科学、技术、健康和心理要求以外,首批登上火星的人还需要足够的屏幕魅力和‘观众缘’。”

  (本报综合报道)

  专家质疑

  技术无保障 吸金真人秀

  面对民间高涨的参与热情,来自航天和天文学界的专家异口同声,认为这项计划其实并不靠谱。

  在对志愿者勇气表示钦佩的同时,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专家褚英志指出,把志愿者送上火星的难度眼下是难以想象的:“人在8到10个月期间,要吃多少东西,呼吸多少空气,喝多少水。我觉得是很难的,如果在那个时候人类能解决核能可控聚变的反应,也许有一线机会。”除了飞船的运载能力,长途太空旅行中人类对于宇宙射线的防护能力,失重环境的适应能力,也都是短短十年内难以克服的问题:“前期在俄罗斯搞了一个火星500的计划,一个成年男子在30岁的生命状态时出发,到火星再回来,他生理的状态将变成80岁,宇宙辐射的剂量非常大。”

  中国空间技术专家庞之浩也说:“用现有技术将人送到火星单程至少要250天左右,长期太空飞行会对人的肌肉、骨骼、心脏、心理产生严重影响。”不彻底解决这些问题,万不可贸然前往火星。

  “火星一号”项目官网说,准备利用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九号运载火箭升级版实施火星飞船发射。但猎鹰九号迄今只能向近地轨道发射货运飞船,而“升级版”尚未出现。

  上海交大天文学和科学史专家江晓原教授问,就算4个人平安到达了火星,在那个尚未发现液态水、大气成分以二氧化碳为主、温度低至零下100摄氏度以下的红色星球上,他们又如何营造一个循环再生的定居环境呢?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焦维新指出,“现在在火星上建空间站的技术还不够成熟”,即便是航天技术最先进的美国,他们的重型运载火箭技术也没达到能送地球移民去火星安居的水准。

  “火星一号”项目声称,“和平”号和国际空间站内的必要数据能为移民火星提供经验。然而,近地轨道与火星表面状况有天壤之别。

  该项目还称,火星移民的能量源主要依靠太阳能,“当太阳能电池板上的沙尘影响输出功率时,火星车或移民将清理沙尘”。但是,火星沙尘暴风速每秒达180多米,地球上12级台风的风速不过每秒32.6米,而火星沙尘暴一旦刮起来,可持续三个多月。

  “这个事情炒作的味道很浓,你根本不能携带有效的器材去那里进行建设,以现有的科学常识明显是去送死嘛,我觉得更大的可能是到时候就流产了,根本就不会发射。”江晓原教授说。

  “火星移民计划,有去无回,它到底是一个严肃的科学工程,还是一个靠赚眼球来吸金的商业真人秀?”NASA官员、“好奇号”飞行项目主管托斯特·佐恩斥责火星移民计划很不负责任,“本着对生命负责的态度,科学家首先要确保这是一个能够自由往返的旅行。如果不能适应火星生存,至少志愿者应该有要求返回的权利。”

  “这就是一场赤裸裸的商业秀。他们能通过电视秀播出得到很多广告的话,也许可以赚到钱。”在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工作多年的路易斯·弗里德曼说,“但如果靠这些钱就能把人送去火星定居,我会感到吃惊。而且,看起来,火星上的移民能活多久,是由他们能筹到多少钱决定的。”

  此外,发起组织资质、低门槛海选能否产生优秀的探路者也受到质疑。星际旅行对宇航员身心素质和知识、技能都有极高要求,专家认为,“登陆火星是一件九死一生的事,民间海选,只要达到18岁,只要没有慢性病,把报名要求降得这么低,不够严肃”。

  图为“机遇”号及“好奇”号火星车在火星岩石上留下的痕迹。美国航天局3月12日宣布,“好奇”号火星车对火星基岩样品的分析显示,火星古代环境确曾适合生命存在。 新华社发

  链接

  载人登陆火星是美优先任务

  美国航天局局长查尔斯·博尔登日前在一次演讲中说,载人登陆火星是眼下人类在太阳系的终极目标,也是美国航天局的优先任务。

  博尔登是在一个名为“人类前往火星峰会”的会议上发表上述演讲的。他说,载人登陆火星计划是美国航天局的工作重点,“全部的探索项目都将向这一目标看齐,每一分钟、每一美元都应用于研发让我们可以前往比近地轨道和月球更远地方的技术”。

  博尔登说,无论从国际合作角度,还是从美国商业太空公司不断增多的角度看,将人类送往火星的兴趣从未像今天这般浓厚。“现在,我们正面临踏上另一星球的第二个机会,我认为这是人类的命运。”

  博尔登说,未来几周内,美国航天局将宣布不到20名有资格进行长时间太空飞行训练的宇航员人选,目前已有6300多人申请,这是自美国航天局1958年成立以来申请人数第二多的项目。

  根据非营利组织“探索火星”和波音公司的最新调查,71%的美国人相信2033年美国将实现载人登陆火星。不过,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时间紧迫而且困难重重。航天专家在此次会议上表示,无论在科学技术领域还是在政治经济层面,通往火星之路都面临巨大挑战。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