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综合报道

我们一起铭记历史见证巨变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开馆侧记
2013年05月10日07:48   来源:四川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5月9日9点30分,绵阳市北川县曲山镇任家坪。青山绿水间,“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显得庄严肃穆。

升旗仪式:缅怀逝者,见证五年家乡巨变

庄严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第一次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广场上升起。参加升旗仪式的1000多名群众,深深缅怀地震遇难者。在人群中,出现了5年前那些熟悉的面孔。

今年8岁的“敬礼娃娃”郎铮,系着红领巾,个头比地震时高出一大截。他还记得,“5年前的那个下午,只听见一阵轰隆隆的响声,教室就倒塌了,我和其他小朋友被埋在废墟里,是解放军叔叔把我救了出来。”他更难忘,从帐篷学校到板房学校,再到美丽的新校园,他的新家如今鸟语花香。

曲山镇党委副书记唐祖华是土生土长的曲山人,他见证着家乡的点滴变化。5年前,因在抗震救灾中的英勇表现,原本担任曲山镇大水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的唐祖华,被火线提拔为曲山镇副镇长,负责曲山镇邓家安置点10多个村的群众安置和重建工作。2011年,邓家片区6000多名群众全部住进新房。“现在,石椅羌寨、恩达羌寨四季瓜果飘香,许多城里人慕名而来,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唐祖华感慨地说。

身着羌服的龚兴兰在人群中引人注目。“5·12”汶川特大地震前,龚兴兰经营着一家猪场,年产值达200多万元。灾难让她之前所有努力都付之东流,正当她感到绝望时,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简称YBC)给她带来希望。在YBC项目支持下,龚兴兰成立了北川震兴生猪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现在,我投资500多万元的养猪场已经建成,年出栏生猪1万头,产值达到1000多万元。”升旗仪式结束后,龚兴兰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我的梦想是把企业做成产销一体的企业,让更多外地游客能吃上北川的绿色猪肉。”

参观展馆:“这对我来说是一次心灵洗礼”

上午10时,升旗仪式结束后,大批参观者涌向地震纪念馆。

时间定格在“14时28分”的钟表、地震遇难同胞的鞋子、破烂扭曲的汽车……走入地震纪念馆,一件件地震文物,无不在默默诉说着灾难带来的巨大破坏。而首台打通都江堰到汶川生命通道的挖掘机、用安全帽组成的“帽阵”、各个指挥部牌匾组成的“匾阵”……则真实展现出灾后恢复重建的艰辛。目前,纪念馆已征集文物资料119860件,上展实物5230件。

在灾难厅,大型3D动画再现了昔日的秀美山川。突然,大地震袭来,大地颤抖、山石崩裂、桥梁断毁、房屋垮塌……看到这里,北川县林业局职工黄英把头扭了过去,拿出纸巾擦拭着眼泪,“地震时,我就在北川老县城里,这一幕太真实了,我就是从灾难里死里逃生的呀。”

在参观的人群中,有互相搀扶的老人,有拿着手机拍照的年轻人,大家更多的是静静地参观。

5年前,作为绵阳市中心医院后勤保障人员,赖华多次前往北川参与救援。至今,他对地震当天的情景仍记忆犹新。“当天下午3点,伤员源源不断送到医院,到最后,医院的广场上、过道里全是人。”赖华哽咽着说。在纪念馆内参观,赖华的脚步很慢,心情十分沉重,很多往事历历在目。在每件文物前,他都凑上前仔细观看,并用手机拍下来。

在人群中,记者发现了一群穿着校服的年轻人,他们拿出手机不停地拍照。何佳伟老家在梓潼,现在是长虹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的一名实训生。参观纪念馆后,地震的惨烈程度远超过他之前想象。“我感觉这对我来说是一次心灵洗礼吧。我现在更加明白了,生命是多么重要,我要好好工作,好好生活。”何佳伟动情地说。(记者 邹俊川 陈四四)

相关新闻:

 

 

(责编:吴斌、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