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综合报道

中国“影里影外”刮起“青春”风

2013年05月04日18:45   来源:新华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老男孩》《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国合伙人》……以怀旧、爱情、友情、梦想等为基调的青春电影近来在中国十分走红,同时也带动了国人在影片之外以各种方式“致青春”的风潮。

  2010年的微电影《老男孩》,用怀旧的镜头叙述平凡人追求梦想的心酸历程,点中了“70后”“80后”的泪穴,一度风靡网络;此后,讲述青春爱情故事的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则凭借温馨和动人的情节,创下了台湾电影在大陆卖座的纪录。

  最近,赵薇执导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更是将这种电影里的“青春风”带至高潮,此片在公映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取得超过3亿的不俗票房。

  “这是中国式青春的集体回忆,每个观众都能从中找到自己或者身边的影子,太有共鸣了。”网友“棉夿”说。中国式青春电影里既有聒噪轻狂的青春气息,又有无奈惆怅的哀伤轻愁,通过感人的剧情,反映出真实的人生。

  煤气罐、热水壶、阮玲玉、张国荣、《新白娘子传奇》……这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青春“标签”。男生群架、女生夜话、借酒消愁、阶梯教室自习、毕业时的歇斯底里,则是中国“70后”、“80后”,甚至“90后”对青春的集体记忆。

  网友“天才小熊猫”在看完《致青春》后,整理了自己在大学期间的近40张照片发到微博上,即刻唤起了大家的共鸣,三天内被转发4万多次,评价达7000多条。

  同时,更多观众在“回忆青春”中收获了“珍惜”。正如《致青春》三位主创对青春的解读:“青春是一场远行,回不去了;青春是一场相逢,忘不掉了;青春是一场伤痛,来不及了。”

  影片的放映时间恰恰距离一年毕业季不远,一位有心的网友整理出“和睡了4年的床合影”等《离校前要做的十件事》传到了网上,呼吁大家珍惜青春时光,体会校园的美和同学间真挚的友谊。

  网友“乡—乡”说,看完了电影,我没有什么想说的,只是觉得“要珍惜我的女神,早点和她结婚!”

  “青春题材电影的流行还是与人们的怀旧情怀分不开。”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说,中国社会处在急速的转型期,“蚁族”“房奴”“裸婚”等众多新名词背后折射出年轻人的压力和焦虑。回忆青春的成长经历无疑是释放压力的一种途径。“怀旧是人类普遍的一种情感,大家都会在怀旧中理性成长。”

  多年担任北京电影学院国际电影展评委的山西传媒学院教授丁建国也认为,青春题材电影走俏与制片方在前期策划方面考虑年轻观众的审美情趣和价值标准,同时注重影片的市场营销分不开的。

  “中国青春题材电影发展呈现出注重‘真、善、美’的艺术特点。”丁建国说,不少青春电影是以真实故事为原型创作的,编导能够抓住真情实感,运用电影语言表现年轻人对爱情、事业的追求,让观众即刻产生“共鸣”。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毕业季的到来,这一阵“影里影外”的“青春风”不会轻易刮过。《致青春》尚在热映,《中国合伙人》又将于5月17日公映,这部以香港著名导演陈可辛、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为原型创作的青春励志电影,同样受到观众的期待。(新华网太原5月4日电 记者王学涛 原勋)

(责编:李源、朱书缘)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