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综合报道
4月28日,多领域专家为地震灾区献智——

恢复重建应注重新科技的推广应用

2013年04月30日14:36   来源:四川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阶段应注意什么?如何通过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有效防范次生地质灾害,推动灾后生活、生产、生态的恢复重建?

4月28日,省科技厅组织农学、次生灾害防护、中药和建筑等多领域的专家聚于一堂研讨,为四川省“4·20”芦山强烈地震的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献出“科技良方”。

□方圆 本报记者 曾小清

[防次生灾害]

寻求新技术为山村防灾

防范次生地质灾害,被放在抗震救灾重中之重的位置。“芦山地震之后,山体滑坡将有较强时间的活跃期,且逐渐呈上升趋势。”中科院成都山地所副所长韦方强,通过长期追踪国内外地震演变规律预计,在外力作用下,山体滑坡将在地震后期逐渐显现出来。“此次地震的受灾面积不小,且受灾地区多为零星分布的村庄,整体防护山体滑坡、泥石流的难度大。这也为防震减灾提出了新课题。”韦方强认为,需要寻求简便、投资小的先进技术,来保证分散的村庄安全。“地质灾害突发性、隐蔽性较强,雅安雨多,这都为次生地质灾害的防范带来困难。”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李天斌建议,应推广先进、实用的技术,尽快建立一套次生地质灾害评估、监测和预警系统。他举例,意大利的地形微变远程监测系统,就可在5公里外进行扫描,对地质灾害的预测评价和防治起到作用。

[房屋重建]

因地制宜适度集中

雅安属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区。“灾后重建,必须要推动生态、生活、生产的协同发展。”四川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邓良基一言以蔽之。

雅安多处山区。农房重建方面,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王德华强调要因地制宜。“不一定非要把受灾地区民众整体迁移、集中安置,而应把握居民适度、科学地集中和生态修复结合起来。”王德华建议,灾后房屋重建,应注重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示范。“在地震频发的日本,就特别注重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其房屋,不是硬抗多少级地震,而是通过隔震、消能减少损害;通过巧用力学,防止大楼垮塌。”

[产业重建]

打“组合拳”激发活力

雅安生物资源丰富,但资源优势并不等于产业优势,“雅安特色农业产业有六七个,但每个产业量都不大——要学会打组合拳。”邓良基抛出这一观点。

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研究院吴彦表示,结合雅安实际,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与生态恢复结合起来,才能解决当地百姓后续发展的动力。

不少专家看到了雅安地区中药产业的前景。因为受灾地区多为我省重要的中药材种植区域,且产业链较长,对提高百姓收入效果明显。比如宝兴县,就有15万亩的土地种植中药材,这意味着在宝兴人均有3亩种植中药材的土地,当地村民过半收入来自中药种植。“地震前一周,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落户雅安,基地将在年底授牌。”省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赵军宁带来好消息,他建议政府部门应将基地建设放在整个灾区重建的背景下考虑,在灾区打造一条重要中药材良种繁育、种植、加工一体化的产业链条。

省科技厅厅长彭宇行表示,省科技厅将组织一批带动性强的科技成果项目与灾后恢复重建规划衔接起来,并在规划框架下推动大批科技成果的应用。

(责编:王新玲、孙琳)


相关专题
· 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