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早上5点过,苏凤鸣怎么也睡不着了。他托着受伤的腰慢慢地下了床,先吃了一大把药,又吃了几口方便面,就匆匆来到村里的物资发放点。今天的行程很满:村民物资发放、接受上级检查、安排集中点垃圾清运……
52岁的苏凤鸣是芦山县龙门乡红星村党支部书记。地震后他一天一夜没合眼,震后第三天,他夜晚骑摩托下村,被山上垮下来的石头绊倒,腰被石头硌伤,躺在地上半天起不来。医生让他输液,他说没时间,开了点药又投入抗震救灾。
忙到8点多,村民高萍来找他,报名当志愿者,“苏书记,有啥子需要就给我打电话,我家里有车子,随时可以用。”苏凤鸣连声夸赞,“你有这种意识太好了,外面的人来援助我们,我们自己更要动手,这样才能重建家园。”“李婆婆,中午太阳大,帐篷里热,你坐外面凉快些。”临近中午,苏凤鸣又到安置点巡查。这是红星村第一个集中安置点,安置了300多名受灾群众,还有2个板房安置点正在建设。
“这个点的管理很重要,把这里管理好了,就会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其他安置点的管理也好进行了。”苏凤鸣告诉记者,他们在集中安置点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对安置点帐篷实行网格化管理,8个党员干部每人管理2-3个帐篷,在充分鼓励村民自力更生的前提下,做好协调和思想安抚工作。
采访再次被电话打断,有村民来咨询物资发放情况,记者注意到,他的充电器就挂在手机上。“一天接打电话几百个,经常要充电,耳朵有时候都不好用了。”苏凤鸣说。
抢险安置工作告一段落后,下面的重要工作就是立即进入灾后重建。“在灾后重建中,我们希望能够搞好规划,通过新村建设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同时能够配套规划设置一些适合我们本地发展的产业,让老百姓荷包鼓起来。”苏凤鸣看着集中安置点的帐篷感慨地说,“万里长征才走了第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