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综合报道

人人服务,服务人人——宝兴灯光球场安置点的灯光

2013年04月26日10:11   来源:中国侨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4月25日,是四川芦山地震第6天,沿着依旧余震飞石不断危机四伏的山间道路,记者再次走进一度因地震沦为“孤岛”的美丽县城——宝兴,走进了一家貌似寻常的灾民安置点。

走近安置点,“爱心汇聚力量,团结战胜灾害”的红色横幅很是显眼。

“今天吃的是土豆莴笋回锅肉。”红色条幅下,只见几个妇女边说着,一边熟练地将大桶里的菜和米饭分别盛在碗里。她们正前方,则是十余人整整齐齐地排着队,秩序井然。

这所依托宝兴县灯光球场而建的安置点,目前生活了600多人,位于该县县城穆坪镇丰收村,实际上,这里早已成为了城市的一部分。

这个基本上靠自发形成的安置点,却在地震当天,就在一位叫杨万凯的老人和两位当地基层官员的带领下,迅速形成了一个民众自己组织的领导小组,负责给安置点分配食物和工作,有负责安全巡逻的小组、环境清洁的小组、救治伤者的医疗小组、后勤煮饭的小组等等,晚上还会排班站岗,有余震或者其他情况的话,就负责喊大家起来避险。

这个完全由中共基层官员主导、民众自治成立的互帮互救组织效率之高,让人讶异。整个安置点整洁有序。在地震后的最初24小时,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伤者得到了及时救治,民众的避难生活迅速由混乱变得有序,而且,还居然保证几百避难民众全喝上了热腾腾的白粥。

宝兴县政府法制办主任简道康,向记者回忆了地震发生时他与宝兴县旅游局局长李顺军一起引导群众避险的一幕。“我用喇叭在街上喊,不到20分钟,就有近400余人来到这里。大家都受了惊吓,聚集在这里的1—2个小时里,都不知道干什么。”

这时候,一个名叫杨万凯的老人站了出来,这位平素就因时常捐献热心公益的老人和简道康、李顺军一拍即合:要把民众组织起来,共度时艰。

天灾面前惶惶不知所措的避难民众,一旦组织起来,立刻迸发出了巨大的力量。

有人在地震中受伤怎么办?一个私人小诊所的老板站了出来,作为一名志愿者,成为了医疗组的组长。

几百人要吃饭,无米无柴怎么办?后勤组立刻成立,20余名志愿者挽起袖子为大家做饭。做饭的工具、食物都来自不同居民家里,简道康说,“这些餐具和食物我们都是一一登记的。”

“由于粮食紧缺,第一顿我们只做了稀饭。一天供应两顿。”简道康说,后来一餐馆老板也加入进来,“让我们大家在震后第二天就吃上了肉。”后来,当地民政局开始发放救灾物资,民众吃上了干饭。

在这个安置点,清洁状况差了,立刻就有志愿者出来成立卫生组;夜间时有余震,立刻就有志愿者组织巡逻。甚至有些老人孩子缺乏照顾,受灾民众中也立刻就有志愿者建立组织,进行呵护。

而在这所有的志愿者中,镇上70岁的老党员杨方凯是简道康提到最多的人。他告诉记者,地震发生后,杨方凯三天三夜几乎都没有睡觉,在杨方凯的协助下,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各个服务小组。

而杨方凯对此作出的解读是,“我也是老党员了。遇到灾害是难免的,但我们要战胜灾害,就要懂得为大家服务。”

人人服务,服务人人,在这个安置点,“不管有什么需求,不管认识不认识,大家都会尽力给你帮助。”藏族小伙肖成全带着全家6口在宝兴居住了4年,他对这个灯光球场安置点的评价是,“在这里,大家的关系十分融洽,就是一家人。”(作者 王光东 周迪迪)

(责编:杨丽娜、程宏毅)


相关专题
· 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