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专题报道>>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评论观点

海南日报:川琼同心 守望相助

王 勇
2013年04月24日14:21   来源:海南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虽已过了72小时黄金救援期,但是救援人员仍在不懈努力。隔着千山万水,海南人民与地震灾区群众的心一起跳动,共同期盼生命的奇迹。

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从接到地震消息那一刻开始,“雅安”就成为海南人民念在心上的另一个家,各项救援行动立即展开、爱心从全岛陆续汇聚。

地震发生当天下午,海南省委、省政府向四川省委、省政府发去慰问电,决定紧急捐赠600万元支援灾区抗震救灾。同时,紧急召集省应急、地震、消防等部门专题研究部署我省赴川救援准备工作。

时间就是效率,就是生命。当晚,省地震局、公安消防总队的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和地震现场工作队集结完毕,随时待命奔赴灾区;为了保证灾区的交通运输顺畅,省应急办紧急协调海航、南方航空公司等企业,积极做好支援灾区的准备工作;海南日报也迅速派出记者赶往灾区采访。

在前方,地震次日上午,三亚红十字灾害应急救援队挺进芦山县双石镇,成为进入该镇的第一支救援队;海南的媒体记者深入重灾区,为海南百姓了解灾情和救援情况及时报道第一手的新闻。

在后方,海南各种方式的抗震救援行动一直没有停过,成千上万的普通百姓为灾区捐钱捐物;海南医药界启动支援灾区医药物资应急预案;海南各高校对来自灾区的学子也及时进行了慰问和安抚……

地震无情,人有情。像这样的温暖画面,我们在2008年也亲身感受过。

汶川地震发生后,海南人民与四川人民患难与共、守望相助,尤其是对对口支援的宝兴县,海南全力驰援。在国家决定海南不再肩负对口支援之责后,海南省委、省政府仍主动向中央申请,决定拿出1.5亿元资金支援宝兴重建。我们欣慰地看到,在这次芦山地震中,海南援建的宝兴县人民医院和宝兴中学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了“孤岛”中的生命抢救站和临时安置点。

越是在大灾大难面前,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越能得到体现。内陆小城雅安与南海宝岛海南,相隔千里,同为一家人。我们为逝去的同胞落泪,为等待救援的伤者焦急,为灾区早日恢复元气期盼,每一个“我”,都总想为雅安做点什么。

不过,除了专业的救援队,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不能亲赴灾区。这并非是一种遗憾。在余震频发、山路狭窄的震区,如果各类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大量涌入,会使得道路拥堵,延缓了重要物资和伤者的运输转移。

救灾没有一线、二线之分,我们即便没有冲锋在前,在后方捐款捐物或提供信息帮助,也可以发挥积极作用。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做好本职工作、坚守岗位,同样是对抗震救灾最好的支持。

灾区的重建是一个长期和艰巨的任务,受灾群众的心理安抚、损毁房屋的选址重建、社区重构等后续工作仍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物,我们的爱心不光要在“72小时”里闪现,更要长期关注,让爱心持续,形成“爱心接力”。

灾难的来临通常都是让人猝不及防的,建立科学有序的应急救援机制不光对汶川、对芦山重要,对我们海南来说,同样重要。与5年前的汶川地震相比,芦山地震发生后政府部门联动响应机制逐步成熟,反应迅速,救援专业、有效。这些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经验,应该被铭记。

芦山地震救援过程中也有一些遗憾发生,比如蜂拥的私家车堵住生命通道、虚假信息传播负面情绪等,这些问题说明,政府部门之间已建立起的有效联动响应机制应该继续进一步完善和延展。我们希望社会的激情与意愿能够在科学的调配下形成更加良性高效的局面,希望对善心的敬意成为人们共识,希望网络表达少些暴戾武断多些宽容理性。

(责编:实习生、常雪梅)


相关专题
· 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