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综合报道

地震宝宝 伴希望而生(图)

丁伟
2013年04月22日10:18   来源:华西都市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4月21日,华西第二医院,地震宝宝“朱华西”平安降临。吴小川摄

  刚出生的杨宇航。王海燕摄

  地震当天出生的“车棚宝宝”。

  “震生宝宝”6号。丁伟摄

  昨日下午,天全县人民医院帐篷病房里,多出了许多新生儿。在他们病床后方的帐篷布上,写着“震生宝宝”字样,从1号一直编到了11号。他们都是地震后的两天里,在该院帐篷产房里诞生的。为了铭记,有3名宝宝的父母,为儿子起了带有“震”字的名字,两人名为“震生”,一人名为“震”。

  医生淡定做完“地震手术”产妇抬腿下了产床

  26岁的高咏梅躺在病床上,一直瞄着肩膀旁的儿子,满眼温柔流露。母子俩的病床后,贴着一张“震生宝宝1”的标签。“宝宝是20号早上7点31分出生的。”高咏梅说,所以纳入“震生”范畴,是因为地震发生时,她还没下手术台,正在做产后伤口缝合。

  “一下子就摇晃起来,我还以为是她痛得发抖。”产科医生张晓玲说,当时她便问高咏梅,“是不是痛,还是因为紧张?”看到高摇了摇头,又看到天花板晃得厉害,张晓玲才明白过来是地震。这时,产房里另两名医生也反应过来,大家望了一眼又埋头继续干活,张晓玲安慰高咏梅,“是地震,很快就会过去,放松点不要害怕”。

  尽管没有“很快过去”,且天花板掉了下来,一些器械也倒在了地上,3名医生仍坚持在手术台前。几分钟后,地震过去,产房里一片狼藉,张晓玲终于缝完伤口,利索地打了个结。“好了。”听到医生如释重负的宣布,高咏梅一下坐了起来,然后抬腿就下了床。张晓玲顿时瞪大了眼睛,“一般来说,要休息一会儿,还要医生帮忙,产妇才能下床”。

  “宝兴妈妈”天全待产全家躲过垮房灾难

  高咏梅手术时,旁边的一张手术台上,许玉霞也在待产。“都能看到孩子的头了。”妇产科主任吴中蓉说,但生产被地震打断,大家将高咏梅推出大楼后,又冒险返回来将许玉霞接出去。医院坝子里,帐篷搭建的临时产房很快立起,终于,上午8点50分,许玉霞生下了一个8斤9两的大胖小子。

  “如果不是好几个医生帮忙,还生不下这么重的娃呢。”许玉霞连说几个“不容易”,为铭记这份“来之不易”,她和爱人决定给孩子起名“孙震生”。与许玉霞夫妇的想法一致,6号“震生宝宝”的母亲韩杰岭,也和丈夫一起决定为孩子起名“余震生”。“我准备给儿子起名王震。”4号“震生宝宝”的父亲王春贵说,他们一家来自宝兴县灵关镇,家中房屋在地震中垮塌了,但一家人却因到天全来生孩子躲过一劫,“儿子一出生就给我带来好运,以后一定还会越来越好”。华西都市报记者丁伟

(责编:方蕊娟、朱书缘)


相关专题
· 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