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报持续关注下,广州区级晒“三公”有了实质性动作。昨日,黄埔区通过黄埔信息网率先在各区中主动公开2011年部门决算、2013年“三公”经费预算等详细信息。其中既有全区性的汇总信息,也有各部门的详细数据。作为区县一级政府,黄埔区公开部门“三公”经费在全省“吃了螃蟹”。
34部门公开“三公”预算
记者统计,截至昨晚8时,共有34个区直部门、派出机构公布了2013年的“三公”预算报告。数据显示,包括卫生局在内的26个单位,出国费用预算为零;包括统计局在内的20个单位,公务购车费用预算为零;包括审计局在内的5家单位,公车运行费用预算在10万元以下;包括大沙街道办在内的14家单位,公务接待费用预算少于10万元。
同时,还有35家区级单位发布了2011年的“三公”决算报告,包括区体育局在内的26个单位,出国费用决算支出为零;包括区规划局在内的20个单位,公务购车费用决算支出为零;包括计生局在内的4家单位,公车运行费用决算支出在10万元以下;包括长洲街道办在内的16家单位,公务接待费用决算支出少于10万元。
数据显示,全区行政事业单位2011年“三公”经费支出决算6549.30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649.96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4429.39万元,公务接待1469.95万元。
相比2011年,黄埔区今年的“三公”预算打了折扣。全区行政事业单位今年“三公”经费预算为6350.77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用648.84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4289.51万元(公务用车购置费1024.32万元,公务用车运行费3265.19万元),公务接待费1412.42万元。
20个单位不打算买公车
一直以来,黄埔区在创新“三公”经费管理、严控行政成本上,都作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和举措。
早在2009年12月,黄埔区就提出运用高科技手段加强公车管理的想法,得到市纪委充分肯定。2010年4月,广州市纪委将黄埔区作为公务用车使用管理制度创新试点单位。目前形成“科技、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公车管理新模式,通过技术手段实施监督,规范公务用车管理,降低公车运行维护成本。
自开展管理创新以来,全区公务用车每辆月均行驶里程大幅下降,2011年为1063公里,同比下降24.23%;2012年为935公里,同比下降12%;2013年1-2月进一步减少为766公里,同比下降12.5%;公务用车运行费用同时减少,2012年平均每辆车的燃油费为1.87万元,较上年同期2.07万元下降9.66%,剔除汽油价格上涨因素,按同等汽油价格计算则下降12.26%。
因公出国“总量控制”
在执行公务接待费纪律的规定上,黄埔区要求全区各单位公务用餐严格执行定点接待和公务卡消费;禁止工作日午餐饮酒,禁止区内单位之间相互接待;区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对区属各部门公务用餐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督。
在规范党政干部因公出国管理上,黄埔区根据重点工作需求,科学制定党政干部因公出国项目计划,实行总量控制,严控经费预算规模。区有关部门在实施出国项目时,做到非计划内不报,超预算额不批,程序不完整不出团,有效杜绝了无关人员跟团、照顾性出访等违纪违规行为和打“擦边球”现象。
在严控行政成本上,黄埔区从预算编制源头进行严控行政成本。2013年部门预算中单独编报和批复“三公”经费预算;压减全区各单位公用经费5%。经常性专项实行零增长,一次性专项严格审核把关;对各单位因新增业务增加的一般性工作经费不予追加。
科学监管打造阳光财政
据了解,黄埔区通过建立覆盖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动态监控机制,确保所有财政资金运行得到有效监督,实现科学监管,打造阳光财政。
早在2007年,黄埔区就建立了国库支付实时监控系统,通过专用光纤开通区领导及人大财经委、审计、监察部门远程查询功能,将部门预算、财政资金运行纳入查询系统,为监管部门深入开展监督检查提供便利,实现实时、全程监督。今年,又建成了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对财政资金管理所有环节进行实时监控,智能预警,能及时发现和防范支付系统不能审核出的违规问题。
此外,黄埔区部门预算编制完善、规范和细化,所有部门预算全部上人大会议审议,加强了人大对全口径预算的审查力度,区属预算一、二级单位实现公务卡结算全覆盖,现金使用量明显降低,公务支出透明度大幅提高。(记者 刘茜 通讯员 周伟 刘丽春)
26部门不打算出国
食药监 卫生局
供销社 审计局
司法局 统计局
环保局 文广新
人防办 大沙街
计生局 农林园林局
文冲街 荔联街道办
鱼珠街道办 穗东街
长洲街道办 体育局
南岗街道办 民政局
更新改造办 财政局
城管局 公安局
城市管理执法分局
水务局
20部门不打算买公车
食药监 卫生局
供销社 审计局
统计局 环保局
人防办 档案局
人社局 大沙街
计生局 农林园林局
文冲街 发改局
鱼珠街道办 穗东街
长洲街道办 安监局
民政局 区委区政府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