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安全”做得好 草莓卖得火

2013年04月11日05:17    来源:重庆日报

游客兴致勃勃地采摘草莓。 记者 蔡杨 实习生 左黎韵 摄

  近日,九龙坡区金凤镇白鹤村30亩草莓基地里,游客们成群结队,忙着采草莓。一排排钢架大棚下,生产便道干净整洁,新鲜红嫩的草莓整整齐齐地“躺”在垒高的土层上。

  新技术栽培

  草莓不再“感冒”

  “这叫高厢避雨栽培。”业主邬中鸣在大棚里向记者演示说,把肥土整齐地垒高,盖上保温膜,外观就像火车车厢一样,草莓苗子就栽在垒高的土层上。

  “有了这种栽培技术,草莓就不会‘感冒’了!”该区农技人员崔元超介绍,过去草莓都是露天栽培,而当地多雨湿润的气候很容易滋生病虫害,农民只有靠打农药来保证收成。现在,这种技术可以让草莓避雨,并让其保持良好的通风,大大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相应地降低了打农药的可能性。

  与邬中鸣一样,该区采用大棚规模种植草莓的(30亩以上)共有三户,效益显著。邬中鸣说,他的草莓卖30元一斤,今年已卖了近两万斤,供不应求。

  精细化管理

  开花后不再施农药

  “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邬中鸣说,所以,一定要在草莓安全性上多做文章。

  崔元超介绍,草莓抗病害能力较弱,实施新的栽培技术和精细管理,大大降低了病虫害发生几率。这些草莓,在栽培前期只需要施2-3次,开花后就不再使用任何农药了,而是在大棚里安上杀虫灯、粘虫板,或使用大蒜、香菜等气味较强的物品来驱虫。

  陶家镇雷盛草莓采摘园里,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大棚里挨个巡视、清扫便道,发现有坏果、畸形果就及时摘除;气温高了就打开大棚“门窗”,让草莓透气;个别土层肥力不均,导致草莓有的被“烧”坏,有的却“营养不良”,就需要及时更换土壤。

  记者从该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了解到,近两年来,金凤、陶家、石板镇的草莓种植大户都按“绿色食品”标准种植,其中一家已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邬中鸣说,区农技站每年都会定期派人到地里抽查草莓品质是否达标,将农残等主要安全性指标记录备案。

(来源:重庆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