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干部论坛

张爱军:探索农民集中居住区党建新模式

2013年04月03日15:41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和农村党员大规模集中居住,给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如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相对淡化,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短期削弱等。要针对农民集中居住区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将农村基层党建和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有机融合,探索农民集中区党建工作新模式。

差别化设置组织,解决“分散党员难集结”问题。农民集中居住后,农村党员党组织关系仍然分散在不同行政村或乡镇,原有村党组织对党员难以进行有效管理,集中居住区党组织对入住党员又没有管理权限,不仅出现不少“口袋”党员,而且造成了农村党员管理“盲区”。对此,可考虑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灵活组建党小组。打破按楼幢划分党组织的传统模式,根据党员特长和兴趣,分别成立志缘型、业缘型、趣缘型、情缘型党小组。二是单独组建党支部。对不跨村的单独建立党支部,隶属原村党组织管理。三是联合组建党总支。对跨村的但规模较小、党员人数较少的,依托其中党员数多的一个村为主建立党总支。四是集中组建党委。对涉及2个乡镇以上、规模较大、党员人数较多的,集中组建农民集中居住区党委,同时建立“居住区党委+动迁村党支部+楼幢党小组”组织架构。通过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把分散的农村“口袋”党员、流动党员重新凝聚起来了。

星级化激励书记,解决“带头人动力缺乏”问题。来自不同行政村的农民聚居后,由于地域差异、发展差异等因素,农民集中居住区党组织书记很难得到不同村农民的普遍认可,同时农民集中居住带来的管理难度较大,党组织书记不仅难选,而且缺乏动力。对此,应注重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对规模较小、结构较单一的居住区,一般由主导村的党组织书记担任书记,其他村党组织书记参与分工;对规模较大、结构相对复杂、跨区域的居住区,党组织书记一般由所在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兼任,原各村党组织书记为班子成员。在此基础上,实行“星级化”管理,用制度激励党组织书记干事热情。坚持以经济发展、工作实绩为核心,以工作年限、考核评议为基础,细化量化评星指标。每年组织一次星级评比,将“星级”评比与政治待遇、经济报酬挂钩。

民主化引领群众,解决“碰撞利益难协调”问题。由于入住居民来自不同区域,生活习惯存在个性差异,原有村集体利益经常产生碰撞,相互之间容易发生矛盾纠纷。集中居住区党组织应坚持以民主化为导向,以居民自治为手段,以协调利益矛盾为重点,切实维护居住区的和谐稳定。一是推行“五事工作法”。坚持群众说事、干部问事、集中议事、公开办事、两票评事,实行党务公开,定期召开党员议事会,推动居住区民主管理。二是建立恳谈协商机制。通过民情恳谈会让居民知情,通过重要事项听证会交居民讨论,通过文明行为督导促居民自律,提高居住区自治水平。三是成立民间协调组织。注重发挥民间协调机构的特殊功能,成立“和事老”协会、和谐工作队等民间组织,及时协调居民纠纷、钝化邻里矛盾,实行居民自我教育与管理。

(作者系江苏省扬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责编:杨丽娜(实习)、程宏毅)


相关专题
· 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 《中国组织人事报》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