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农民就地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用相对完善的公共设施和城乡均等的公共服务吸引聚集群众,小城镇就有长久不衰的人气和活力。”
3月28日下午,全省保障性住房工作推进会刚一结束,记者采访到新上任的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杨冠军。保障房、城镇化建设,这两个百姓最关心的话题成为我们对话的“关键词”。
记者:您作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刚刚出席全国“两会”归来,一定有许多新的感受,您觉得对于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有哪些新的启发?
杨冠军:作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确实有许多感受和体会。特别是政府工作报告充分肯定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所取的成就,更加坚定了我们住房城乡建设行业的信心,同时也明确了未来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的任务,加快推进城镇化、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等工作大有可为。同时,必须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好住房城乡建设服务保障,抓创新驱动、抓转变方式,破解制约科学发展的难题,强化团结、学习、责任、进取、自律意识,全面提升执行、履职、服务、创新、廉政能力,努力实现创造一流工作业绩,创建一流部门形象,不断促进全省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记者:请问杨厅长,近年来我省在推动城镇化建设方面有什么亮点?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什么?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杨冠军: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城镇化工作,把推进城镇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战略,坚持全局谋化,超前规划,质量并重、重点突破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
按照去年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推动城镇化的决定》,我省提出了“建设大西安、做美城市、做强县城、做大集镇、做好社区”,分层次推进城镇化的总体思路。
2012年底,全省城镇化水平已达50.02%。应该说,我省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快速、健康发展。但是,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就陕西而言,据初步匡算,城镇基础设施实现“七通一平”,每平方公里需投资约4亿元,今后3年全省城市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共需投资约980亿元以上,资金压力巨大。
二是城镇基础设施欠账过多,尤其是污水、供热等管网和垃圾处理等主要设施不配套,加上运行资金短缺,影响了污水、垃圾等处理设施正常运行,使得小城镇功能不够完善。
针对以上问题,我在全国两会上建议:一是设立推进新型城镇化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作为引导资金,重点投向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而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进入这一公益设施建设,并要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政策倾斜和支持力度。二是充分发挥国家开发银行等国家政策性银行的积极作用,适当降低对西部地区的政策门槛,帮助西部地区搭建有效的政府融资平台,切实解决西部地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问题。
记者:在我省推动城镇化建设,如何做到科学性、前瞻性?如何打造百年小镇?
杨冠军: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省委书记赵正永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加快城镇化特别是重点镇建设步伐,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满足群众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的迫切需要”。我省也将推进城镇化写进了2013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娄勤俭省长在年初听取我厅汇报时也要求:“要抓住国家推进城镇化的机遇,加快推进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逐步将职能从管理转变到服务上来。”我厅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全力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首先,我们要强化规划对小城镇的引导作用。要准确把握好镇情,充分考虑当地产业、人口、交通等条件,准确定位城镇规模和功能,做好规划。我们现在着力推进的31个重点示范镇的规划,是按照建设城市社区和农民幸福家园的标准,改善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水平,让农民就地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其次是彰显小城镇的地方特色。建设特色小城镇,尤其要高度重视规划,综合文化底蕴、地域特色、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处理好功能与品位、现代与传统、人文与自然等各种关系,彰显地方特色和魅力。
三是强化小城镇的建设标准。打造百年小镇,各种建筑、各种设施必须达到国家颁布的相关标准。省级重点示范镇的各种设施,就是按照制定的《陕西省重点示范镇建设标准(试行)》的要求,精心施工和建设的。这些标准包括市政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环境质量、住房保障等几个方面,用这些相对完善的公共设施和城乡均等的公共服务吸引聚集群众,小城镇就有长久不衰的人气和活力。
记者:产业是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城镇化建设尤其是我省当前大力推进的31个重点示范镇建设是如何为产业化服务的?
杨冠军:首先,要根据城镇的产业准确定位城镇规模和功能。全省在2011年遴选31个重点示范镇时,就充分考虑到当地主导产业的现状和前景。比如:商州区的沙河子镇从建设之初就牢固树立“工业强镇”战略,努力使沙河子镇成为商洛市产业副中心,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行政中心,以能源材料和有色金属深加工为主的现代材料工业区和交通物流仓储区。今后在城镇化建设中要始终坚持“产业兴镇”的意识,依据各地的主导产业发展所聚集的人口,做好科学评估和规划,准确定位城镇的规模,防止大城市出现的交通拥堵、污染等问题复制到其他城市,同时要防止出现“空房”、“空城”的现象。
其次,要搞好为产业服务的生活区。31个重点示范镇的新镇区实际上就是有一定规模、设施配套齐全的生活服务区,农民住进新镇区,就可以享受同城市一样的生活和服务。
第三,要提升小城镇的管理水平。随着我省城镇化的推进,我省小城镇的管理必然要从以农业、农村为主向以农业、工业、旅游、商贸、教育、文化等多业管理转变。我们将整合各类管理资源,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在全省设区城市全部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基础上,大力推进43个重点县城和31个重点示范镇数字化管理模式,以提高城镇的精细化管理水平。(记者 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