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中央批准,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11 个部委最近联合推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简称“国家特支计划”,亦称“万人计划”),准备用10年时间,面向国内分批次遴选1 万名左右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给予特殊支持,加快培养造就一批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坚强支撑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国家特支计划”是当前我国层次最高、覆盖最广、力度最大的一项重大人才工程。制定实施“国家特支计划”有哪些基本考虑?实施“国家特支计划”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国家特支计划”遴选标准、遴选机制、特殊支持政策是什么?
本期“聚焦”,我们将为您一一解读。
激活中国的创新力量——写在“国家特支计划”颁布实施之际
“国家特支计划”是继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之后,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又一重大人才支持计划,是培养造就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人才支撑的重大举措,也将成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品牌工程。
9 月19 日,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召开实施“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会议 本刊记者 温金海 摄
2012 年8 月17 日,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11 个部委联合推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简称“国家特支计划”,亦称“万人计划”),准备从2012 年起,用10 年时间,面向国内分批次遴选1 万名左右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给予特殊支持,加快培养造就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国家特支计划”是继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之后,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又一重大人才支持计划,是培养造就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人才支撑的重大举措。
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
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内人才是主体。提升中国的人才国际竞争力,既需要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更需要大力培养和用好国内人才,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充分调动国内高层次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
党中央对国内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开发高度重视。早在2008 年12 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在审议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时就提出,要适时制定国内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以调动国内人才的积极性。
按照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意见,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把制定国内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作为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一项重要措施,从2009 年起专门组织力量开展调查研究,广泛收集、研究各地各部门和国外培养支持高层次人才的做法和经验;广泛听取高校、科研院所负责同志、专家学者,省区市人才工作部门负责同志的意见建议;与国家人才发展规划确定的重大人才工程的牵头部门一起研究论证、沟通协调,特别是请财政部对经费保障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今年7 月,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对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新的部署之后,中央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及时推出了“国家特支计划”。
“国家特支计划”是中央着眼于统筹国内国外两种人才资源,突出高端引领、全面推进我国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大人才工程。这项计划与“千人计划”并行实施、协调推进,重点为国内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提供特殊支持。
中央领导同志对制定和实施“国家特支计划”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批示:“要加强协调,科学遴选,扎实推进,务求实效。”温家宝总理两次审阅这个计划,批示财政部周密细致研究,保证计划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习近平、李克强、刘延东、李源潮等领导同志都对这一计划作出重要批示。
“国家特支计划”按照高端引领、梯次配置的思路,重点支持三个层次、七类人才。第一个层次是“杰出人才”,计划支持100 名处于世界科技前沿领域、科学研究有重大发现、具有成长为世界级科学家潜力的人才。第二个层次是“领军人才”,计划支持8000 名国家科技发展和产业发展急需紧缺的创新创业人才,包括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教学名师和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等类别。第三个层次是“青年拔尖人才”,计划支持2000名35 周岁以下、具有特别优秀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潜能、科研工作有重要创新前景的青年人才。
重点人才重点支持、特殊人才特殊培养,“国家特支计划”是一项“含金量”较高的人才支持计划。在有关部门原有支持的基础上,国家将对入选计划的重点对象提供与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大致相当的“重点支持经费”,并授予“国家特殊支持人才”称号。“重点支持经费”主要用于入选者开展自主选题研究、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等方面。同时,“国家特支计划”要求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在科研管理、事业平台、人事制度、考核评价、激励保障等方面为入选者制定落实配套政策措施,加大培养支持力度。
“国家特支计划”的实施,吹响了国内高层次人才开发新的号角。
相关部委合力推进
“国家特支计划”由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统一领导,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11 个部委成立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下设专项办负责具体实施。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等五部门设立评选平台,分别负责开展三个层次、七类人才的申报和初选。相关部委对这一计划高度重视,加强协调,合力推进。
“国家特支计划”设立了“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评选平台,重点遴选支持1000 名左右,引导基础理论原始创新,对基础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中青年领军人才。
“这个平台的设立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基础学科、基础研究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关怀支持,也赋予了‘百千万人才工程’以新的使命和更高的起点。”人社部副部长王晓初说。他表示,人社部将以实施“国家特支计划”为契机,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合作,把“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作为重要着力点和突破口,进一步完善配套支持政策,营造有利于高层次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搭建高层次人才尽展所长的发展平台、健全高层次人才激励保障机制,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
根据“国家特支计划”,在中宣部设立了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评选平台,从2012 年起,用10 年左右时间,有计划、有重点地遴选支持l000 名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中宣部副部长王晓晖表示,对入选国家特支计划的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将按照“国家特支计划”要求,在经费上给予特殊支持,用于自主选题、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并将定期组织学习培训、调研考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
据了解,为建立完善组织领导机构,统筹推进宣传思想文化领域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中宣部拟对文化名家工程和“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的工作机构进行调整合并,成立宣传思想文化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国家特支计划”和其他重点人才工程的实施。
在“国家特支计划”7 个评选平台中,科技部承担了3 个平台的评选推荐工作,包括遴选和支持:100 名在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开展潜心研究,能成长为世界级科学家的杰出人才;3000 名引领相关行业和领域科技创新发展方向,组织完成重大科技任务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00 名运用自主知识产权创建科技企业的科技创业领军人才。
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表示,科技部将统筹集成资源,加大对入选对象的支持力度。一是统筹国家科技计划资源,制定科技计划支持人才的具体措施,对入选人才简化程序,优先立项。二是设立专项经费,为杰出人才设立科学家工作室,一事一议,按需支持,充分授权;给予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自主研发经费支持,赋予其研发自主权。三是加快科研管理、经费使用、考核评价、人员激励等相关配套政策的研究制定,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四是统筹部门、地方和依托单位的资源,共同落实支撑保障条件和配套措施。
实施“国家特支计划”,教育部主要承担两方面任务:一是负责牵头做好教学名师平台评选工作;二是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科技创新、哲学社会科学、百千万工程等领军人才的申报初选工作。教育部将从2012 年起,每年遴选100 名,用10 年的时间,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拔培养1000 名教学名师,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造就一批教育家,努力形成教育家办学的局面。
打造人才开发品牌工程
为确保计划实施效果和公信力,“国家特支计划”将借鉴国际国内成功经验,在遴选程序、遴选标准、评价方式以及评审专家的选择等方面,建立科学、严格的制度和办法,在实施过程中探索建立效用评价、公信调查和管理评估机制,努力把“国家特支计划”打造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品牌工程。
“国家特支计划”以《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部署的12 项重大人才工程为依托,三个层次、七类人才的评选已陆续启动实施。其中,“青年拔尖人才”首批评选工作已接近尾声,“杰出人才”和“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评选已开展前期工作,其他各类人才评选工作将于年底前取得实质性成果。
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是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青年英才开发计划”的子计划,是“国家特支计划”的第三个层次,由中组部牵头,会同中宣部等有关部门实施。计划着眼于提升我国未来人才竞争力,重点支持2000 名35 岁以下具有优秀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潜能、科研工作有重要创新前景的青年人才。对入选者,国家给予自然科学领域每人120 万- 240 万元、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领域每人30 万-60 万元扶持经费,支持他们开展自由选题研究、举办国际国内展演活动或参加国际合作交流和培训。
首批青年拔尖人才遴选工作于去年年底启动,各地各部门在严格把握入选条件的基础上推荐了1464 人,经过通讯评审、面试答辩、社会公示、报批等环节,最终确定198 人入选。为了确保首批计划评出效果、评出公信力,有关部门在工作中坚持以下做法:
建立科学严谨的遴选程序。借鉴“千人计划”等有关人才计划的成功经验,认真设计遴选程序,严格把握评审标准,把好人选质量关。
坚持正确的选人导向。强调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需要,重点向承担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和任务的人才、科技转化型人才等倾斜。适应青年人才的特点,把“发展潜力”作为指标并赋予较高权重,重视考察科研工作的前沿性和取得突破的可能性。
严格执行工作制度。制定了专家遴选制度、评审回避制度、工作保密制度、面试现场巡查制度等,确保工作环环相扣、不留疏漏,杜绝各方面的干扰。针对公示举报进行认真核查,对有疑义的人选暂缓入选。特别是严格执行保密制度,将专家名单作为绝密文件管理,很多专家表示从接到邀请到评审结束,都没有接到任何询问或打招呼的电话。这些做法受到了评审专家们的高度肯定。
有关部委都把严格推荐和评审流程作为关键环节来抓,确保评选公开公平公正。
随着“国家特支计划”的科学实施,国内人才活力竞相迸发、智慧充分涌流的喜人局面必将加快来临。
国家“973”计划首批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闵乃本院士在进行物理实验
刊于2012年第10期中国人才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