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8日上午,接受记者采访之前,省民政厅厅长郭伯权正忙着接待一位伤残退伍军人。
这位从武警部队退伍的伤残军人叫刘建利,来自宁强县。把他接到自己的办公室,郭伯权一面仔细倾听他反映的问题,一面耐心向他解释相关政策,给他出主意、想办法。
郭伯权告诉记者:“民政工作是为社会兜底的,关系到千家万户,群众能想到给你反映问题,我们就要认真对待。”
对待刘建利的态度,其实就是郭伯权这个新任民政厅厅长对待全省700多万民政服务保障对象的态度。在采访中,郭伯权的几句话,让人印象深刻:
“民政工作是一项群众工作,我们要在其中添加更多的人文关怀。”
“民政工作与民生息息相关,我们要扑下身子、甩开膀子,为民政工作拿出更大的勇气、投入更大的精力、付诸更多的行动。”
“为老百姓办事,办不到的事,我们不能瞎应承,但是应承下的事,就一定要办到。”
“我们民政工作,最重要的就是突出一个‘实’字!”
……
采访交流中,记者渐渐明晰了这位新任厅长对全省民政工作的全新思考和全新谋划。
记者:郭厅长刚到民政厅时间不长,请您这个“新人”谈一谈对民政工作的理解。
郭伯权:上任两个月来,我先后听取了全厅16个处室(局)的工作汇报,跑完了11个地市和一些区县,实地到几个厅直单位进行了调研,详细了解了民政工作在全省各地的发展状况,对民政工作也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大体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政治性和前沿性,二是全局性和战略性,三是社会性和系统性,四是关联性和群众性。这些特点,都显示了民政工作的重要性。
记者:全国第十三次民政会议提出将推动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陕西如何贯彻落实这一要求?
郭伯权:普惠型的社会福利制度和公共服务体系均等化的问题,从根本上讲就是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人人的问题,这也是我省民政工作的一个重点。在2011出台《陕西省高龄老人补贴发放管理暂行办法》、2012年出台《陕西省老年人优待办法》及支持西安市建设300个“社区老年餐桌”的基础上,今年,我们正在和发改、财政等部门衔接,努力使这项工作逐步实现制度化,惠及更多老年人。同时,我们还要在争取政府投入的前提下,通过整合项目资金、引入民间资本、调动慈善资源、扩大福彩销售等措施,破解投入不足的瓶颈制约,跟进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和措施,进一步推动这项工作。
记者: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总会有弱势群体需要社会的关爱和援助。陕西民政如何发挥在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中的保底作用?
郭伯权:在城乡低保方面,我们将继续大力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完善各项社会救助制度,规范社会救助管理体制,创新救助管理手段;实行城乡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费用补贴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进一步推动并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和资金保障;实现社会救助信息的动态监管,全省城乡社会救助工作取得新进展。同时,进一步做好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和其他困难群体保障工作。下一步,我们还将按照国务院有关要求,切实加强低保工作能力建设,统筹研究制定按照保障对象数量等因素配备相应工作人员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全面建立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规范申请、审核、审批程序,明确责任主体,县、乡入户抽查率、调查率要分别达到30%、100%。
记者:社区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着力点,陕西在社区建设上将有哪些推进措施?
郭伯权:社区是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是做好民政工作的重要抓手,做好社区工作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一环。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先后下发了《城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管理暂行办法》、《规范城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待遇的意见》,理顺了社区工作人员编制体制,解决了社区工作人员工资待遇,明确了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工资待遇、福利保险等事项。今年,我们还将加大社区专职人员的招录规模,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城乡社区,进一步夯实社区基础。针对社区工作人员中存在的新老人员待遇差别大、人员配备区域跨度大等问题,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记者: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明确了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的安排,我省在这方面有什么具体的计划和打算?
郭伯权: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是民政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但也是我们工作的短板。今年,我省将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一是协调推动有利于健康发展和作用发挥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改革,二是稳步推进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工作,三是依托城乡社区,依据群众需求,简化备案登记手续,大力发展基层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对那些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不接受年检的社会组织,坚决予以注销。
记者:在担任民政厅厅长的第一年,您打算用哪些具体措施来推动民生工作?
郭伯权:能当一任民政厅厅长,能为我省的困难群众做些好事、实事,是组织对我的信任,也是我的骄傲。
第一,今年上半年,我们将集中开展“民政政策宣传周”活动,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政政策送进千家万户。第二,我们将实行领导包联地市制度,把分管业务和分包地市民政工作进行纵横结合,提高工作效率。第三,我们将整理出各个地市民政工作的“亮点”和“弱点”,把亮点擦亮,把弱点补强。第四,我们将积极争取把民政工作本年度的重点任务纳入对各级政府年度目标任务考核的范围,用硬性指标推动民政工作发展。(记者 冯晓荣 实习生 孙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