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时代先锋

吴仁宝:出彩的人生 可贵的探索

2013年03月26日13:37   来源:农民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3月18日晚,我从微博上第一时间得悉吴仁宝去世的消息,勾起我2008年在党校学习期间到华西村考察的记忆。这些天来,我还沉浸在那次学习之旅的回忆之中,甚至找来了当时的考察材料,汇总各方面资料,反刍着华西村何以成为“天下第一村”?

华西村能够享誉“天下第一村”,是因为它的富吗?据报道,在华西村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50多项全国第一,累计向国家纳税60多亿元。村富带民富,村里每个家庭都拥有别墅,数目不菲的存款,开上了轿车。吴仁宝是用电话、汽车、别墅等城市专属品,去改变农民的身份,满足中国农民不想当农民的内心期待。

但在身份的转换中,吴仁宝却是自觉地跃入“农门”,成为了“中国最有名的农民”。他在华西村但任了48年党支部书记。即便70年代后期,他曾担任过6年江阴县委书记,其间仍在兼任。他有望成为副厅级领导干部,但53岁的他主动放弃,义无反顾回到了华西村。不仅自己以农为本,而且还把几个孩子也硬拽回来。2003年7月,75岁的吴仁宝告老,小儿子吴协恩当选为村党委书记。假如吴仁宝当年夹着公文包走进了苏州地委大院,假如他的3个儿子没有舍弃城市的身份,华西村还有今天吗?

历史没有假如,历程却有迹可寻。回顾华西村发展,尽管经历了七十年代“造田”,八十年代“造厂”,九十年代“造城”,新世纪“造人”,但它最终成功是没有离开一个“农”字做“造化”:农村城市化、农业工业化、农民知识化。拿吴仁宝的话来说:“大华西人与以前比,最大的收获并不单纯是群众经济上富起来了,更重要的是群众懂得了政治,懂得了科学,地创高产出,人创高素质,这才是我们最大的收获,也是我最满意的地方!”

华西村实现了由穷变富,吴仁宝想的却是富而思进。他有句名言:“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创造性地提出“一分五统”建设大华西的新举措,把周边16个经济薄弱村纳入华西共同发展、共同富裕进程。短短几年,华西村4次“扩容”,面积由0.96平方公里扩大到35平方公里,人口从1500多增加到3.5万。当周边村富了,吴仁宝也没闲着:先后在贫困地区建起两个“省外华西村”。华西村还投资近千万元为中西部20多个省市自治区举办100多期基层干部培训班,培训20多万人次。

曾经有一位外省县委书记这样感叹:“我们那里山也好,水也好,就是缺个吴仁宝!”如今,吴仁宝走了,但留下了华西村。是吴仁宝的人生出彩,才造就了华西村的精彩。

华西村模式值得仿效吗?城镇化成为当下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华西村当年建设自喻为别具特色的“村城”,旨在让村民享受高质量的现代生活的同时,也提升村民的素质,他和华西村人用自己的方式探寻城镇化之路。城镇化不是消灭农村,吴仁宝只有一个,华西村却可以有不同的版本。当推进城镇化方兴未艾之际,有专家指出,城镇化关键是人的现代化。这与吴仁宝的既“富口袋”又“富脑袋”,有异曲同工之妙吗?当华西村2011年总产值达540亿时,吴仁宝说:“今后可能是1000亿,也可能一文不值。”值与不值,在于我们更多的反思与汲取。吴仁宝的成功或许很难复制,但作为农业人口最多的国家,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华西村的探索却值得尊重。(戎章榕)

(责编:杨丽娜(实习)、常雪梅)


相关专题
· 吴仁宝:八十五年人生奉献给“天下第一村”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