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打破群众心中的“问号”

2013年03月25日09:57    来源:云南日报

本报记者 张雪飞 尹瑞峰

  “水流遇到阻碍,越积越多,就有决堤的可能。老百姓的诉求也一样,小问题不及时解决会变成大问题,积压多了,就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这是一个农村基层干部的切身体会。

  “通则不痛”,是中医学里的理论,也适用于群众工作。2012年,省纪委在处置群众上访问题过程中,经过不断实践,初步探索出了“五级联动”解决群众诉求的工作模式。“五级联动”是指省、州(市)、县(市、区)、乡(镇)纪检监察机关和村级监督组织通过机制联动、信息联动、办理联动,协助党委、政府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同时积极构建“云南省纪检监察机关畅通群众诉求渠道五级联动监督平台”,监督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机制活 渠道更多元

  案例去年11月的一天,楚雄市鹿城镇青龙社区的村民发现,群众诉求服务中心由原来的4楼搬到了一楼。

  而这之前,楼房的下面3层都用作出租,每年有5万元左右的租金进入集体账户。社区党委副书记李兴民说:“有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来反映问题,先得爬4层楼梯,看着都于心不忍。我们宁愿不要那点房租也坚持把中心搬下来,就是为了贴近老百姓,真心实意地为他们办事。”

  群众诉求服务中心窗口下移这一小小的变化,一下子拉近了干部和社区群众的距离,前来说事办事的村民越来越多。

  记者在楚雄彝族自治州走访发现,这样的群众诉求服务中心(工作站、点)已经覆盖了州县乡村,中心有专职的群众诉求受理人员记录反映的问题,由领导包案,实行处理问题责任到人。村民李家君说:“群众诉求服务中心让我们有地方反映情况,知道谁为我们办理,明白该怎么办。”

  这些“有场所、有牌子、有值班、有制度、有经费、有投诉信箱”的群众诉求中心构成了一张网罗群众愿望、收集百姓心声的大网,也是一张缓解群众矛盾,解决群众问题的大网。

  为了把掌握群众诉求的触角延伸到基层,楚雄州还实行了群众诉求联络员制度,规定每个村委会有一个群众诉求联络员,由村内推选,镇纪委考察合格上报,市纪委聘用。并且,每个村小组长为群众诉求联系员,负责收集和反应最基层的群众诉求。

  胡忠良去年被聘为楚雄市纪委监察局群众诉求联络员,负责将青龙社区内群众诉求及时上报。他告诉记者,一些重要的问题,联络员有权直接向市纪委反映,而平日里,他们的工作主要是关注本地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以及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向纪检监察机关提供相关信息,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等。

  作为“五级联动”的一个重要载体,去年6月份,“云南省纪检监察机关畅通群众诉求渠道五级联动监督平台”开始启用,诉求受理员负责把问题受理过程录入电脑,在网上就可查询案件办理情况。

  在楚雄市紫溪镇群众诉求服务中心,点击进入该平台,只见已经录入的案件达121件,且已经全部办结。工作人员介绍,收到群众反映他们会及时录入,平台通过互联网连结,省、市、县的监察部门也能够看到案件的处理情况,可对最基层的案情进行监督。

  “畅通群众诉求渠道不但要多措并举,还要上下联动。”去年,省纪委逐步将“五级联动”推广运用到更多的信访件处理当中,推动其进一步发挥作用。老百姓感慨:“渠道多了,机制活了,解决问题不但速度快了,还有了保障。”

  行动实 上访变下访

  案例马贵华是紫溪镇箐上村委会的诉求联络员,他的群众诉求记录本上,整齐清楚地记录着每一件事情的发生和解决过程。去年10月至今,他记录下的16件事情都已解决。

  平常,他不但要抽空到村子里挨家挨户走访,了解群众需求,遇到哪家有纠纷矛盾,还得现场出谋划策。近段时间,村里旱情加重,去年修路造成的水源干枯问题再次摆在了眼前。铁路截断山腰而过,让山脚村里的水井出水量大减,全村的人畜饮水严重缺乏。就在见到记者的前一天,他组织31户人家召开户长会,商量解决方案。之后,他把商量情况反映给镇纪委。目前,镇政府已经初步计划要求铁路建设部门打一口深井,暂时解决群众饮水困难。“村民反映的问题如果没有人去管,就‘烂’在那了。你为老百姓办了实事,大家也更信任你。”马贵华说。

  在全省各地,像马贵华这样的人很多,他们有的叫信息员、有的叫监督员,虽然称谓不一,职责略有差异,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和目标——为群众排忧解难。

  当然,动起来的不止是联络员,各级检察机关也积极动。楚雄州纪委副书记王建说:“畅通群众诉求工作,真正让老百姓知道事情向谁说、谁来办、怎么办,清晰的受理机制和解决机制明确了责任主体,避免了相互推诿,干部的责任更重了。”

  “干这份工作时间长了,都成了全能型人才。”紫溪镇纪委书记李万红略带幽默的话语道出了这份工作的辛苦。他说,群众反映的问题涉及各个方面,这就要求干部对各种知识都有所了解,然后解释给老百姓听。“以前是坐等老百姓来反映问题,现在是主动作为,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群众诉求,实行下访、约访,找上门去解决问题。”在全省各地,主动作为已经成为纪检干部的一种常态。

  信任牢 干群谋发展

  案例沾益县西平镇龙泉社区居委会是一个有着五分之一回族人口的汉回杂居村。近些年,龙泉社区虽然因城市建设涉及大量征地拆迁、失地就业等问题,但仍然保持了7年零上访。村干部“透露”秘诀:简单问题当场解决;当天不能解决的,3天内解决;如遇到重大问题,7天内限给予解决。社区居委会还实行严格的值班制度,保证24小时有人值班,问题面对面解决。

  2010年10月,六沾二线铁路从龙泉社区穿过,4个村民小组中的47户65间房需要拆迁,虽然补偿不算高,但一个星期全部拆迁结束。保家乡村捐资修路时,连五保户都主动要求捐款,为村子发展做贡献,这也让村领导感动,“不为群众做好事、实事,我都觉得对不起他们。”

  很多基层工作者坦言,做通群众工作的关键在于取得群众信任。信任如何建立?干部的回答是:“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诉求当家事、把群众来信当家书,做到诉求不解,工作不止。”

  社区64岁的孙文发老人,2001年就患上了糖尿病,让原本贫困的生活雪上加霜。村干部为他争取了1000元大病医保和300元的临时救助费。为表谢意,孙文发买了条烟拿到村委会,得到的答复是:“这是你应该享受的政策,烟我们不能收。”孙文发称赞:“这样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好官我们信任。”

  村里有这样的说法,“一个月过年,两个月种田,九个月挣钱”。村民们种烤烟、跑运输、搞建筑、做餐饮,各有各的事情,忙得不亦乐乎。“老百姓的心思都在发展生产、过好日子上,哪还有工夫为了一点小事斤斤计较。”社区领导说。

  干群关系融洽了,地区和谐稳定了,企业才会进来,产业才能发展。

  走访中,记者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地方的民情意见箱都“闲置”了。老百姓这样说:“有事情能找到干部,都面对面解决了,也就不用写信那么麻烦了。”

  其实,大伙心里都明白,民情意见箱之所以“闲置”,是因为有了群众诉求中心,有了诉求联络员,有了民情联系卡,有了问题面对面解决的制度保障。更重要的,还有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五级联动机制,有了各级干部齐抓共管,急老百姓之所急,为老百姓办实事谋福利的态度和决心。

  数说

  楚雄州

  楚雄彝族自治州共设置民情意见箱1214个,组建了236支下访约访工作队,聘请群众诉求联络员1099名,建立联系点219个。共受理群众诉求1308件,办结1214件,解决问题674个,息诉息访281批次,挽回经济损失258.12万元,督促兑现各类款项99.05万元。

  红河州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推行村民说事制度,村委会、村小组设立“说事室”,明确信访信息监督员,让群众“话在村里说、事在当地办”,切实做到“抒民情,顺民意”。2012年,全州“说事室”接待群众3206人,解决群众信访问题1978件。

  大理市

  大理市在142个村(社区)选举产生了勤廉委(纪检小组),将勤廉委(纪检小组)参与办理信访作为一种制度固定下来。2010年至今,勤廉委(纪检小组)共参与市、镇两级办理信访1272件,调解矛盾纠纷1928件,反映社情民意1397件,提出建议1184条、意见建议被采纳和转化701件。

  禄劝县

  2012年,禄劝县纪委监察局收到检举控告件42件,初核30件,立案16件(含法纪案3件),处分18人,挽回经济损失80万余元。坚持惩处与保护并重,先后为32名被举报干部澄清了事实。

  文山市开化街道

  通过疏通群众诉求渠道,文山市开化街道信访工作实现了“四个明显下降”:信访举报总量由2011年的214件降低到2012年的101件,同比下降52%;越级信访举报由2011年的62件降低到2012年的17件,同比下降72%;重复访由2011年的40件降低到2012年的17件,同比下降57%;旧城改造、征地拆迁等涉及群众利益的信访举报由2011年的19件1897人降低到2012年的5件775人,同比下降59%。

  江城县康平乡曼克老村

  近年来,江城县康平乡曼克老村“两委”共走访群众2100次,收集民情民意412余件,为群众办实事、好事256件,解决热点难点问题12件,真正做到“群众动嘴、干部动腿”,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25起,化解24起,调处率100%,成功率达95%。

  本报记者 张雪飞 尹瑞峰 整理

(来源:云南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