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早人勤,太行山深处平定县甘泉井村的群众筹划开一年的生计,是扩建大棚规模,还是搞养殖场?村民们商议着,村干部们讨论着。
此时,与他们同样操心的还有阳泉市委书记洪发科,甘泉井村是他的包点村。到阳泉任职的一年时间里,洪发科先后几次到这个偏僻的小山村调研,同村干部们一起出点子,开思路,带领有关部门谈项目、搞规划,培育新的产业,使这个123户360口人的小山村,去年人均收入达8000元。甘泉井村今年要上一个20万只蛋鸡的养殖项目,现在怎么样了?能否顺利实施?春节一过,洪发科就开始琢磨。更让他放心不下的是周围的那些村,能否通过甘泉井村来带动辐射,如何通过包点来带面,是他久久思考的一个问题。3月6日,他驱车来到甘泉井。
一下车,洪发科就带着大家一起进了甘泉井村口附近的一个蔬菜大棚。一排排西红柿藤上正挂着果,大点的已青中泛红,主人刘玉民的妻子正在采摘成熟的西红柿。“你这大棚面积有多大?收入怎么样?”“六七分大,一年1万多。”“都卖哪儿了?”“主要是人家来收。”听着主人的介绍,洪发科对身边的甘泉井村党支部书记刘建平说:“到阳煤跑一跑,和他们建立长期供给关系,我也可以帮你们沟通。”说着说着,洪书记的话题变了,“甘泉井村走出了一条纯农业区农民致富的好路子,能否借这个村的力,让周围这几个村都发展起来,市委、市政府扶持你们这个典型下了不少功夫,现在发展起来了,要发挥更大的作用。”洪发科转身对随行的干部说:“山西推进干部下乡住村已经两年了,这不仅仅是要改变包点村的面貌,而是要给面上找出路。对干部来说,一是转变工作作风,二是考验和培养以点带面的工作能力。”
“走,我们到前边那个村看看”,车子七拐八拐,停在了范家岩村口。几十户人家散落在山岩上。走进巷子,推开一户人家的老式木门,女主人见来人赶忙问找谁?“我们随便看看,你家几口人,主要靠什么收入?”得知主要是种地、没有别的收入时,洪书记对旁边人说,收入高不了。一问,果然只有5000多元。叫来村干部,洪书记问:“你们现在最困难的是啥?最想办的是啥事?”“水,缺水,什么也办不成。”“有想法吗?”“有,前面山中有一个泉眼,可以将泉水引来,可是我们没钱。”“行,让水利部门论证一下,市、县都帮一把;有了水,再让甘泉井村从人才、技术等方面过来扶持。”
山中夜晚来的早,天黑了,一行人才离开范家岩。车上,他对刚赶过来的平定县委书记王银旺说,这一带是纯农业区,老百姓主要是靠种地,甘泉井走出了一条路子,要充分发挥这个典型的作用,引导大家走这个路子,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以扶持,尽快让这一带老百姓都像甘泉井一样过上好日子。(薛广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