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一轮大部门制改革为核心内容的政府自身改革是本次两会的重要议题。政府自身改革历经多轮探索,走到今天这个格局实属不易。但政府机构改革是所有改革中最为敏感、最为关键,也最为基础的一项改革,因此相对于国家和社会发展对政府自身改革的要求以及政府机构改革本身的进程来看,其改革的任务仍然十分紧迫,需要直面难题,砥砺奋进。
警惕利益纠葛羁绊政府机构改革的步伐。政府是由一个一个部门组成的,部门是合是撤是留,直接影响到部门及部门组成人员的利益。从这个角度来说,政府机构改革是需要通过外力来推动的,特别是要通过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攻坚克难。当前,要高度警惕一些政府部门以部门立法的形式来固化自己的权力,给改革设置所谓的“法律冲突”难题。因此,从法律层面来清理阻碍政府自身改革的条条框框显然是当务之急。
“影子部门”现象值得高度重视。从以往的多轮政府机构改革结果来看,一个突出的现象是,不少政府部门看上去削减了权力,转移了事项,但实际上却依托与自己关系暧昧的行业协会从事“影子部门”活动。这样做的好处是既能够脱离有关法规的监管,又能够养人捞钱,可以说是越改越舒服了。有的企业反映,不仅婆婆没少,反而又多了婶婶。企业和社会对这种部门权力“穿马甲”现象十分反感。期待政府机构改革多从斩断部门权力链条、铲除权力变异以及改革假摔的土壤上下功夫,收到改革一个、巩固一片的成效。
要研究“不管”后的管理问题。政府部门的天然习惯是管理,管理,再管理。所有政府部门都把承担管理权力作为自己存在的合法性依据。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面临着重大的重塑抉择,其中一个明确的取向就是在一些领域、一些方面、一些环节上,政府要放手让市场和社会自我管理。
对政府而言,不管,是一个艰难的选择。但事实上,政府不仅要适应“不管”的改革要求,同时还要研究政府退出后的管理问题,即社会组织、社会法定机构如何承担起管理职能。现在存在一个倾向,即一些政府部门以改革的名义对一些领域的问题撒手不管,而又不在引导社会组织、创新社会管理方式上下功夫,导致一些领域出现管理空白,滋生很多社会问题。因此,不管与创造条件让社会来管,都是政府机构改革的题中之义,不能偏废。□文/《瞭望》新闻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