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委常委、珠海市委书记李嘉接受由南方日报社社长张东明、副总编辑王垂林带队的南方日报报道组专访。南方日报记者 王荣 摄
“三年大变化、五年上台阶,十年建成能与欧美先进国家相媲美的城市。”这是珠海未来“五位一体”建设的时间表。
近日,省委常委、珠海市委书记李嘉接受由南方日报社社长、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总编辑张东明,副总编辑王垂林带队的南方日报报道组专访,畅谈珠海在新的历史机遇期和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及胡春华书记调研珠海重要讲话精神。
李嘉指出,总的来说,未来珠海将紧紧围绕加快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科学发展示范市”的发展定位,大力实施“蓝色珠海,科学崛起”发展战略,全力推进珠海科学发展,坚定不移地走出一条非传统的现代化道路,一条与其他城市不一样的特色发展道路,一条将来能展示生态文明建设、展示科学发展成就,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辉煌前景的示范道路,实现“特区梦”、“珠海梦”。
谈奋斗目标
走一条展示生态文明科学发展示范道路
南方日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的热潮正在深化,珠海进一步明确了加快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科学发展示范市”的发展定位和“蓝色珠海,科学崛起”的发展战略,这一发展体系是基于什么样的战略考虑,又该如何理解其内在关系?
李嘉:珠海是特区,是改革开放的前沿。一个地方的发展,关键是方向不能错,定位不能错。方向错了,停止也是进步。定位错了,就是根本性、颠覆性的错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珠海承担着更大的使命,要有更大的作为,发展的起步决不能低。所以,珠海大的战略一定要科学谋划好。
当前,广东正在加紧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要求,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我国确立“两个一百年”目标;全球范围内经济大调整、全球化进程加快。这是珠海发展定位的三个坐标系,珠海未来的发展必须放在这样的高度去把握和推进。
“生态文明新特区、科学发展示范市”这个科学定位是汪洋同志2008年4月调研珠海时提出的。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到珠海视察,离开珠海时特意叮嘱我和何宁卡市长:珠海有良好的自然禀赋,又有良好的战略机遇,一定要按照“生态文明新特区、科学发展示范市”的定位抓好贯彻落实。他说,只要珠海明确了奋斗目标,沿着这条道路扎实推进,大胆探索,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将是一个具有独特优势、前景光明的珠海。这体现了中央和省委对珠海发展定位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展示了珠海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和时代特征。所以,“生态文明新特区、科学发展示范市”这个定位不管放在哪一个坐标系上,对于珠海来说都是最合适的。它既符合人类文明的前进方向,党的十八大的要求,也符合广东和珠海的实际。
换句话讲,珠海未来一定要走一条非传统的现代化道路,要走出一条与其他城市不一样的特色发展道路,一条将来能展示生态文明建设、展示科学发展成就、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辉煌前景的示范道路。这是我们坚持奋斗的目标,这也是特区人的使命;是特区人的光荣,也是“特区梦”、“珠海梦”。
谈发展战略
“蓝色珠海科学崛起”涵盖系列务实举措
南方日报:那么,“蓝色珠海,科学崛起”就是实现“生态文明新特区、科学发展示范市”的方法论。
李嘉:要实现“生态文明新特区、科学发展示范市”的目标,就要有科学的战略、有实在的举措。发展定位和发展战略是一脉相承、内在一体的。前者是方向、是目标,后者是手段、是方法论。
蓝色是海洋的颜色,是珠海特色、特点、特质。蓝色代表海洋、蓝色代表环境优先、蓝色代表创新、蓝色代表未来、蓝色代表梦想,蓝色还代表浪漫。“科学崛起”就是强调珠海今后一定要继续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的路子,以科学发展促进珠海加快崛起。
为实施这一战略,我们也明确了经济参与全球经济中高端竞争、环境宜居与欧美先进国家媲美、社会和谐形成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治理模式、文化建立起与科学发展相适应的主流价值观、法制成为经济社会运行的基本保障五个发展重点,并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措施。
另外,实现发展定位,关键还要有两个保障,第一个是改革创新,这是动力;第二个是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能够担当和善于科学发展的干部队伍。
谈加快发展
“好经济”也要努力“快跨越”
南方日报:胡春华书记多次强调广东要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他在珠海调研时寄语珠海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努力成为珠江西岸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进一步增强对珠江西岸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目前,珠海人均GDP和人均收入位居全省前列,但经济总量依然偏小,未来珠海经济如何实现跨越发展?
李嘉: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刚刚闭幕,胡春华书记就到珠海等地调研,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珠海发展的关心和厚爱。胡春华书记的要求为珠海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动力。我们将坚定不移调结构,攻坚克难促增长,推动珠海经济跨越发展。
珠海要“科学崛起”就是因为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目前珠海的产业竞争力还不够强,人均水平虽然很高,但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这也涉及到如何理性客观地看待这座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看过去,改革开放30多年来,珠海没有走一条拼资源、拼土地、拼汗水、拼速度、拼环境的路子,自觉或不自觉地初步探索出一条实践科学发展的生态文明道路,是目前珠三角地区环境质量最好、土地开发强度最小、人口密度最合适、低端产业布局最少及社会最和谐、最平安的城市之一,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
看目前,作为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珠海的确经济发展规模还不太大,产业竞争力还不是太强,民营经济的活力还不是太足、自主创新能力还不是太强、外向依存度也偏高。所以,站在这样的历史节点看现在,作为一个特区,这些问题和不足都必须理性客观地看待。
看未来,横琴开发加快推进、港珠澳大桥加快建设、高栏港经济区成为珠江口西岸唯一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珠港澳合作更加紧密以及全市干事创业良好氛围所形成的“天时、地利、人和”的先发优势。先发加后发,珠海迎来了科学发展的春天。
在难得的历史机遇面前,珠海要崛起,就是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因此,我们要尽快做大经济总量“蛋糕”,努力实现经济“好”的基础上的“快”,大力推动转型升级,着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率先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真正成为珠江口西岸的核心城市、新的增长极。
具体举措上,我们将以经济要能参与全球中高端竞争为目标,从几个方面着力:一是加快打造以高端制造业、高端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特色海洋经济和生态农业为重点的“三高一特”现代产业体系。二是重点建设“三大引擎”,推动横琴新区在“三年大变化”的基础上实现“五年成规模”,推动高栏港经济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推动高新区加快建设创新型高新园区。三是狠抓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推进总投资3300亿元的“十大重点工程项目”,加快中海油、中国北车、三一重工、十字门中央商务区、港珠澳大桥连接线等重大项目建设。四是加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等来招商,并以全球视野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五是着力推进自主创新,全方位推进科技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促进经济与科技紧密结合。六是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支持鼓励民营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七是提升开放合作水平,细化落实粤港、粤澳合作框架协议,加大CEPA实施力度,推动珠港澳更紧密合作。
谈阶段目标
5年内跻身珠三角第二梯队
南方日报:珠海未来发展的路线图非常清晰和系统,目前有没有更为具体的时间表?
李嘉:我们的目标是“三年大变化、五年上台阶,十年建成跟欧美先进国家相媲美的城市。”
三年大变化就是“三高一特”现代产业体系要基本形成,经济总量要有较大增长,发展要有一个提速。3年后,珠海经济总量要达到22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2.6%。人均达到2万美元,现在是1.5万美元。另外,西部生态新城建设、幸福村居建设、主城区更新提升、横琴新区整体开发建设要实现较大变化。
五年上台阶即我们的现代产业体系要形成。到2017年,珠海将力争成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示范市。经济总量要达到3000亿元以上,按12.6%增速,即要翻一番,经济发展水平力争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我们目前还在论证,能否实现更高目标,能不能跳起来摘桃子。比如平时伸手可以增长12%,能不能跳起来发展得更快一点?因为我们机会具备、条件具备、基础具备,所以我们可以在崛起上、快字上谋划得多一些、用力大一些。
十年建成跟欧美先进国家相媲美的城市。经济总量上,10年后要实现5000亿元,人均要上3万美元,环境宜居要与欧美先进国家相媲美。这样就实现了生态文明新特区、科学发展示范市。对于实现这个珠海梦,我们非常有信心。
(总策划:张东明 王垂林 姚燕永 撰文:崔旭明 陈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