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解放军报:心正则笔正

张喜文
2013年03月04日10:52   来源:解放军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拿笔杆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对于经常从事文字材料工作的各级领导机关而言,更是如此。怎样才能拿好笔杆,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要靠平时的积累,有人认为要靠深入的调研,还有的认为要靠与生俱来的悟性,等等。

  笔者认为,上述诸多看法各有道理,但从根本上讲,要想让笔杆子真正硬起来,关键在于人的思想境界、道德品行,取决于人的那颗心。正如著名书法家柳公权说的:心正则笔正。文章内容是思想情感的流露,思想情感端正了,笔自然就正了。为文先为人,修文先修心。

  修仁爱之心。领导机关写好文章,自然离不开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和业务知识,但前提是作文先做人。《论语》中讲道:君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简言之,就是把孝悌谨信仁爱这些立身做人的基本要求都做到了,如果还有一点时间和精力的话,再学点文化知识,而不是相反。否则,就会舍本逐末。

  修纯洁之心。《弟子规》有言: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笔者理解,不仅要读经典读好书,关键是要用好书来武装自己的思想,净化自己的心灵,否则,心灵之门被淤泥污水堵塞了,写文章就不会有灵感,更谈不上有智慧。一个气量狭小、自私自利的人,怎么可能写出真正高尚的文章呢?

  修包容之心。写文章也好,做事业也罢,人与人比到最后,比的不是别的,而是胸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毛主席在《七律·长征》中把千难万险视为“等闲”,看作“细浪”“泥丸”,笔下能流淌出这样的诗句,不是单靠文采,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他的革命气节和宽广胸怀。

  (作者单位:武警山西省总队)

(责编:方蕊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