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综合报道

用复数描绘雷锋

2013年02月27日10:51   来源:辽宁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雷锋在营口:1960年1月8日,雷锋应征入伍,来到营口工兵第十团, 1960年4月,雷锋所在部队奉命到抚顺执行施工任务,他多次往返营口驻地参加冬训、作报告、拉运军需物资,与营口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60年1月8日,雷锋在营口市火车站前各界群众举行的欢迎仪式上代表全体入伍新兵发言。在营口的70多位雷锋生前战友,许多人都亲眼见证了那一幕。

2月22日,记者在营口重走雷锋路就从寻访雷锋的战友开始。

一群老兵

5位老兵,年龄最小的也有75岁了。没有领章帽徽的旧军装,左胸前挂满了荣誉奖章,脖子上挂着“雷锋生前战友”的塑封牌,这是他们统一的着装。

曾经是雷锋的连指导员刘新福记得为雷锋守灵那个夜晚;卫生员张国安记得雷锋从省里开会带回4个苹果,分给了卫生队的伤病员吃;军医罗叔岳记得雷锋将一对祖孙背过河的情景;文化教员梅忠华记得与雷锋关于如何看待名利的那次谈话;参谋王泽昌记得雷锋在工作间隙抓紧时间读书的样子。

刘新福说,每一个从当年雷锋所在团退伍转业的军人都有两本书,一本是《雷锋的故事》,一本是《雷锋日记》。 “雷锋是我们永远的榜样,我们的一面镜子,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不能给雷锋抹黑。 ”

50年里,救火、水中救人、抓歹徒、帮助困难群众,老人们讲了无数学雷锋的往事。张国安还特别嘱咐记者:还有两个已经故去的战友比我们做得更好,一定要写写他们的名字,何伦,连续四年免费为居民修鞋;占德山,写了1万多字的雷锋宣传材料,做好事无数。

把老兵们聚在一起的地点是位于营口西大庙的“雷锋展览室”,大家每周日上午在这里做义务讲解员。

一个展览室

“雷锋展览室”是一个民办的公益展览室,创办人也是个老兵——王文起。

同样是1960年当兵的王文起无缘见到雷锋,不过,他的军装曾经被战友借去和雷锋拍合影,这成了他最荣幸的事。战友回来讲了很多雷锋的故事,打那之后,王文起成了雷锋的忠实粉丝。

雷锋做好事不留名,王文起学雷锋也是默默的。他说,直到2009年自费办起雷锋展览室,必须扩大知名度,他才开始对外介绍自己。回忆起以前做的好人好事,他说:在辽河里救人少说也有十几个吧。 1995年,租了一个8平方米的店面,开了一个理发店,主要服务内容就是为家庭困难的人免费理发,理发店里挂着雷锋的照片,“街坊邻居都对我高看一眼。 ”

王文起推荐的活雷锋是万福和,“岁数差不多都快80了,用技术为人民服务,我理发,他磨刀。 ”

磨刀老头和两个服务队

记者去营口市红运社区寻访万福和,他还给记者叫来了另外两位老人——李云龙和孙素诗。

红运社区是棚户区改造新区。 7年前住上楼之后,万福和觉得很幸福,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应该做点什么回馈社会。他当过电气车间主任,于是就打出了牌子“免费修家电”。后来,他又开始免费磨刀,棚户区居民中困难户不少,磨一次刀5块钱,省下来可以吃顿肉了。

李云龙的想法与万福和不谋而合,他找来院里的不少老朋友,组织起了学雷锋服务队,一方面负责小区的公共设施维护、治安巡逻,同时给有困难的居民帮忙。队员们各有所长,木工、水暖、电焊都有,万福和也被他吸收进来成了电工。 “知道小区有个雷锋服务队,谁家有事了都来找我们。 ”

后来,看到孤寡老人和空巢老人越来越多,李云龙又动员孙素诗组织起了红叶亲情服务队,清一色的女队员,专门为小区居民进行免费家政服务。

让万福和推荐身边好人,他说:我们做得好,雷锋小区里的雷锋更多。

一个雷锋小区

把一个居民小区冠以“雷锋小区”,是件冒险的事,谁能保证小区居民个个是雷锋?可营口市精神文明办偏偏有这个胆量,因为小区里的好人太多了。

这个名为诚泰园的小区,2011年6月成为物业弃管小区,一度停水停电。业主中的21名党员组织起了临时党支部,一致推举小区里的能人、企业家魏凤和牵头,成立了业主自治委员会。在短短20多天的时间里,业主自发捐款捐物,将小区内外整修一新。小区的维修队、治安巡逻队都由业主自己担任,小区里扫雪、拔草都有人主动管理。后来,魏凤和干脆把企业的活儿转给别人,自己全力以赴忙小区的事儿。

现在,小区里有雷锋车,有雷锋工具箱,有雷锋志愿者,被称为“活雷锋”的居民众多。用魏凤和的话说,叫“用雷锋精神唤醒公民意识”。整个386户近千人的小区成了一个温馨和谐的大家庭。

雷锋小区向记者推荐了远在盖州市杨运镇的一群农村好人,是他们组织居民开展志愿活动时认识的。

一群农村好人

杨运镇的学雷锋团队是在2003年由13位当地的企业家发起成立的,专门帮助困难乡亲。现在,这个团队已经建立起了23个分队,达到了260多人。 62岁的于振明现在把自己的买卖交给了儿子,和镇党委副书记卫书涛一起全力做这件事。

为孤寡老人、困难家庭送生活物资,帮读不起书的大学生交学费,为没钱看病的筹集捐款,无数笔爱心记录就在卫书涛的小本子上:搞建筑开发的刘成方一次就拿出10万元为村里打了一眼深井;于振明这些年的捐款加在一起也有60多万元了。于振明说,有钱了更得学雷锋,人得体现社会价值,就为自己活着能行吗?

于振明推荐的活雷锋是一群的哥,就在几天前,他们扶持的残疾人唐国刚的养殖场鸡蛋卖不出去,的哥们在微博上看到,一次就买走了64箱。

学雷锋的“的哥”

营口雷锋爱心车队成立3年了,共有50名队员。车队的口号是“先做好人,再做好事”。队长叫冯玉贵,是营口雷锋爱心基金账户的第一位捐款人。车队有严格的准入标准,两次不参加爱心活动或者拉客有不文明行为被举报,都会被“开除”。

免费接送高考生、在公共场所捡拾垃圾、去福利院看望老人、为困难家庭的孩子送学习用品,仅去年一年,冯玉贵就介绍了11次较大规模的活动。最感人的一次是在去年夏天盖州水灾时,队员们不顾危险,出了20多台车,到被大水阻断的火车上接送滞留旅客。

冯玉贵推荐的活雷锋是刘平,“我们帮别人,刘平帮我们”。

商业街上的爱心屋

刘平是营口家喻户晓的好人,在西市区经营着一家小小的“刘平照相馆”。位于通惠门市场的这家临街的照相馆,同时还是门口等车市民的落脚休息处、报刊阅览室和便民公厕。

刘平不仅有爱心,还很细心。换二代身份证时,想到很多老人上下楼不方便,他就登门去给照相。想到外来农民工没有固定的通信地址,和家人联系不便,他就把自己家当成了农民工的收发室。听说的哥经常遇到没有零钱的烦恼,他就每天去市场找商户换零钱,再把零钱换给的哥。

刘平推荐的活雷锋是一个企业——营口水务集团,因为他们为自己的便民公厕免了水费。

公务员和国企志愿者

营口水务集团负责宣传的冯庆华给记者看了几十封用户表扬信和满墙的锦旗,他们最受营口市民欢迎的一项学雷锋活动是便民志愿者服务队的“超职责服务”。冯庆华说,分内的服务要做好,分外的服务也要做好,这是一个国有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维修工自掏腰包买维修件、完成了上下水的维修,还把用户家的地板擦干净;为小区送水帮居民扛上楼,都是超职责服务。

水务集团每年都要评两个奖,一个是“为企业增光奖”,另一个是“社会道德风尚奖”,就是要进行道德激励。

冯庆华为记者推荐的活雷锋是国税局的学雷锋团队。而国税局负责宣传的张晔讲述的印象最深刻的爱心行动是三次去盖州慈爱孤儿村的经历。 “每次活动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让我们感觉到自己有义务树立公务员的学雷锋形象。 ”

在营口两天的采访,好人地图越画越大。张晔推荐的创建孤儿村的盖州老娄夫妇只能留待以后采访了。(记者/高 爽 文/摄)

(责编:程宏毅、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