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本市媒体报道,蛇年春节期间我市鞭炮销量下降,主城空气质量迎来4个优良天数。
每年春节期间,大量燃放的鞭炮“惊天动地”,直让老外惊呼:燃放鞭炮不亚于一场战争,总有人因此挂彩伤亡;而且,“硝烟弥漫”导致的环境污染,使各地空气质量极度恶化。今年就有一些城市PM2.5观测值出现“爆表”,这就敲响了环保警钟。
前些年,就是因为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负效应,很多城市出台了禁放令,后来,不少地方在部分民意的压力下,又纷纷开禁。要求燃放者是有其理由的:这是传统民俗,不放鞭炮就缺少了年味。但是,任何传统习俗都要与时俱进,有些习俗不符合现代社会的文明要求,就需要扬弃。比如男人留辫子、女人裹小脚等,就已理所当然成为过去时了。
至于是否一定要炸得山响,才叫有年味,那也是另说的。在物质匮乏、娱乐方式单一、现代文明程度不高的年代,过年放鞭炮会让人得到满足。而现在,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向往的是有一个安全、安静、祥和,尽量少受污染的生活环境。特别是严重的雾霾天气,给所有人上了一堂最生动、最具体的环保课,促使从政府到民众,都在为环境保护劳心费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还要以“年味”为理由,炸得硝烟四起,让已经严重污染的环境雪上加霜吗?春节前,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就呼吁:高兴一阵子还是健康一辈子?大家最好还是少放或禁放烟花。
令人高兴的是,春节期间,很多市民做出了理性的选择——管住自己的手,少放、不放鞭炮,以实际行动为城市的天更蓝做出贡献。
总之,重新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对于倡导现代文明新风尚、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都是一件善莫大焉的事,理应提上议事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