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的领导下,在××的支持下,在××的努力下”“对领导的重要讲话,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人民日报》近日向公众征集“你最反感的官话套话”,网民纷纷“吐槽”,向党报倾诉自己最讨厌的官话套话。
所谓官话,是指那些永远正确却又没有实质内容的大话、空话和套话。事实上,从上世纪四十年代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时提出“反对党八股”,到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近日推出包括减少官话套话在内的“八项规定”,党和政府反对官话套话的决心和努力从未减退过。为何人人都厌烦的官话套话能相沿成习,长久以来在各类会议中不绝于耳,根源是什么?如何根治这个顽疾?
※官话泛滥“伤不起”
“说官话的和听官话的,实际上是互相折磨。”由于工作关系,太原市某区委办公室工作人员吴明涛(化名)经常会接触到一些讲话稿。他坦言,有些稿子明明几句话就能讲明白,非要写上洋洋洒洒十几页。结果是,台上的人照本宣科口干舌燥,台下的人则昏昏欲睡。
“领导讲话一般分三个部分,先是强调意义有多重大,这部分标题多为‘高度重视××的意义’;接下去就是讲形势,该部分的标题往往是‘认清××的形势’;最后是举措,‘狠抓……落实……’。”吴明涛笑言,把去年的讲话稿从电脑中调出来,一半以上内容能够回收利用。事实上,媒体就报道过贵州省两个县的领导讲话稿“撞车”的雷人事例。这两个县在向国务院安全生产督查组汇报情况时,材料竟然相同。经查,修文县照搬了邻县的汇报材料。
官话套话泛滥会带来什么后果?《中国青年报》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72.6%的人认为会 “养成一些官员形式化的习惯”,71.3%的人表示会 “降低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70.2%的人认为会“回避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其他依次是:“拉远与群众的距离”(62.9%)、“浪费会议时间等行政资源”(52.9%)、“加固官本位思维”(51%)。
“官话套话充斥报纸银屏,对未成年人成长也十分不利。”吴明涛在辅导儿子作文时发现,现在的孩子成人话越来越多,童心越来越少,充斥于报纸电视间的当代八股文 “功不可没”。
“官话泛滥的最严重后果,乃是导致官员话语体系与群众话语体系之间的鸿沟越来越深。”省社科院副院长贾桂梓反问,官员与百姓连在话语体系上都难有交集,又如何形成互信呢?
※“穿靴戴帽”为“保险”
“其实,许多官员私下里挺会说‘人话’的,有时还很有见地,可是一到了正式场合,就不自觉地说起官话。”吴明涛在党政机关服务多年,对此种“官场怪现状”感喟不已。
“官话套话的根源在于官员选拔的方式。群众对官员选拔任用没有多少发言权,所以官员们没功夫也没动力去说老百姓能听得懂的话。”贾桂梓坦言,那些永远正确,却又没有实质内容的官话套话,其实是对上级“隔空喊话”。试想,一名官员要获得上级青睐,即使不去逢迎拍马,总不能“胡言乱语”给上级添乱吧。
“人们生活中穿靴戴帽是为保暖,有的官员讲话时‘穿靴戴帽’则是为‘保险’。”贾桂梓说,因为“口无遮拦”而仕途蹉跎的官员不乏其人,面对这些“前车之鉴”,一些人不得不泯灭有血有肉的个性化语言,在被毛泽东同志斥为“党八股”的官场语言中打转转。更有甚者,个别领导干脆把写材料的任务全权交与秘书。而秘书为了保险起见,就从文件里抄,甚至从网上找模板来套用。
※官话套话咋“脱水”
“铲除官话套话泛滥的积弊,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贾桂梓认为,关键要从政治生态上抓起,建立一种考核激励机制并形成一种社会氛围,让敢于说实话讲真话的人被拔擢、得实惠,让惯于说官话套话的人遭淘汰、受惩处。当然,严格的监督制度不可或缺。此外,还可以采取电视直播等方式,增加会议的开放性,交给群众评头论足,形成让官员说“人话”、讲真话的倒逼机制。
“官话套话的泛滥,也暴露出议事规则的不足。”吴明涛坦言,时下无论大会小会,会议规则制定得还不够“细”。一些会议的程序设置、发言规则、时间限制、主持人权限乃至发言形式,都缺乏固定的规范,这就为官话套话泛滥开了方便之门。
“其实,开会本身也是一种学问。”吴明涛介绍说,早在1876年,美国人就编写了一本厚厚的开会规则——《罗伯特议事规则》,详细制定了主持会议者的规则、会议秘书的规则、普通与会者的规则、不同意见的提出和表达规则、辩论规则以及表决规则。他建议,有关部门要重视会议制度的改革,制定简洁高效的议事规则,大幅度提升会议质量。
对于祛除官话套话,贾桂梓表示乐观。在今年省“两会”上,这位省政协委员发现,她的代表委员同事们直抒胸臆的多了、“穿靴戴帽”的少了。
“中央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和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平实、务实、亲民的讲话风格,给各级官员带了一个好头。”贾桂梓说,“相信不久的将来,不说官话能成为官场新风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