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地坼,呵气成冰。2月3日至5日,三天时间,行程2000多公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先后走访了包头火车站,包头最大棚户区,和内蒙古最贫困的山村,传递出直面差距、补齐短板的决心。一路行来,探民意,访民疾,问民生。 “我们一起努力写出更大的‘福’字!”考察期间,他指着当地光荣院墙上迎春的“福”字说出的话意味深长。(2013年2月6日人民网)
新年送“祝福”、贴“福”字,是民间习俗,更是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憧憬。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党和国家领导人纷纷下基层,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给群众送去新春的祝福,帮助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是中央领导心系群众、情牵百姓的体现。李克强副总理深入偏远农村访贫问苦,并强调“我们一起努力写出更大的‘福’字”。这是信心的传递,更是力量的感召和责任的担当。
造“福”。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作为人民公仆,必须要有“给人民打工”的责任意识,要致力于服务人民、造福人民。正如李克强副总理在走访考察中对返乡农民工所深情表达的,“为过上好日子,你们在外打工不容易。我也当过农民,懂得你们的辛劳。我在政府工作,也是给你们打工。”这句话,既是李克强副总理心系民生的真情告白,更是一种要求,就是要通过各级各地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孜孜以求、真抓实干,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悠悠万事、民生为大。百姓的事,即使有天大的困难也要做下去。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将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将工作做到百姓的心窝里。造福,就是要努力办好每一件惠民生、促和谐的实事;就是要上下联动、万众一心、一起努力;就是要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分“福”。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改革发展取得的辉煌成果,必须福泽天下、惠泽大众。既要做大社会财富这块蛋糕,更要分好社会财富这块蛋糕,让每一位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都能享受到成果、感受到幸福。正因为如此,李克强此次走访调研,才坚持要“到最穷的地方去”,其目的就是要探民意、访民疾、问民生、解民忧,就是要通过大家一起努力,帮助解决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使群众从“忧居”到“宜居”,“一定争取解决广种薄收的问题”,与百姓写出更大的“福”字,让幸福的阳光普照民众、惠泽大众。
增“福”。民生工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各级各地党委政府要牢记人民信任和历史重托,始终奋发有为、兢兢业业地工作,不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党的十八大报告也特别强调,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面对世情、国情、党情不断发生深刻变化,面对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我们的干部要能担当、敢负责、善作为,用改革的办法、扎实的作风帮助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解难题,使群众真正受益,使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一路风尘,一路挂念。新春纳福,与百姓写出更大的“福”字,正从脚下的路起笔。有了中央领导的高度关切,有了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有了美好幸福、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中国梦一定能实现,更大的“福”字一定能写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