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浦东未来发展靠什么

2013年02月06日07:18    来源: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 王志彦

  记者:上海两会为未来发展勾画了新蓝图。其中,许多关键词都和浦东有关。浦东未来怎样当好改革发展的“排头兵”?

  姜樑:改革开放是浦东的生命线,浦东为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改革是浦东发展永远的主题。回顾开发开放初期,浦东采取了许多特殊政策、特殊机制,这些政策和机制都是对当时计划经济体制的一种突破和创新,创造了辉煌的成绩,也造就了今天的浦东,令人记忆犹新。

  如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国际国内大环境的变化,开发开放初期的“土地红利”、“人口红利”正在消失,政策优势也几乎被拉平。浦东未来发展靠什么?我们认为,还是要靠改革,靠新的制度创新。而这种改革的核心就在于提升浦东经济的功能,因为只有占据了功能的制高点,才可能拥有国际竞争的制高点,才可能完成中央和市委、市政府赋予浦东的战略使命。

  记者:具体来说,未来几年浦东制度创新会有哪些新亮点呢?

  姜樑:浦东新区是全国第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地区,国家要求浦东在 “三个着力”上下功夫。韩正书记对浦东综改有明确的要求,就是“浦东能突破,上海能推广,全国能借鉴”。综改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浦东要在突破上做文章。比如金融城体制改革。目前陆家嘴地区拥有2000多家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达到十几万,第三方支付、股权投资、票据中介、融资租赁等新业务、新业态不断出现。如果说,过去陆家嘴开发采取的是建设体制,主要是为了保障造楼,保障招商,那么现在我们的体制应该侧重于服务和管理,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激发金融机构的活力,如何提升地区的功能。类似于伦敦金融城的业界自治模式就是一种可以借鉴的方向。今后关系到金融城发展、涉及到金融机构的事情应该多听金融机构意见,让金融机构参与决策。

  又比如,杨雄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上海综合保税区将试点自由贸易园区。作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功能区,如果国家真的将试点放在浦东,我们就要积极抓住这个机会,实现三个统筹结合,即离岸业务和在岸业务统筹结合,流通业务和结算业务统筹结合,内贸和外贸统筹结合。这些改革都将带来制度创新和功能提升。

  记者:说到这些年浦东的发展,就不得不提两区合并。现在来看,两区合并后浦东发生了哪些改变?

  姜樑:两区合并已经3年多时间了,有一串数字可以说明这些年的发展:两区合并后,新区GDP从3700亿增加到60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从350亿元增长到550亿元,第三产业占比从53.7%增长到60%,金融增加值从570亿元增加到100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从1470亿美元增长到2400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750亿元增加到1350亿元。当然,两区合并并不是简单的数字相加,更重要的是功能和要素的整合。

  民生永远是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连续三年,浦东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均高于地区GDP增幅,高于全市平均增长水平,快于城镇居民的收入增幅。2009年,浦东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01元,而浦东的目标是到“十二五”期末,农民收入能够比2009年翻一番。这也意味着,在接下来的数年中,浦东农民收入将保持年均12.5%以上的增长率。目前,南北片的新镇保水平已经拉平,南部地区的农保水平从最低的210元提高到现在的550元,新农合从最低的480元,今年有望达到1500元。可以说,浦东南北保障差异的情况正在逐渐消失。

  记者:有人开玩笑说,浦东大得不像一个区。如此庞大的地域范围,如何做到管理不缺位?

  姜樑:探索特大型城区的管理模式和开发模式也是浦东的历史使命。浦东仍会继续坚持大部门的管理体制,把政府做小,把市场做大。目前浦东的万人公务员配备数量是全市平均水平的1/2,政府部门数量是平均数的2/3。而在生产力布局上,我们将继续探索大管委会体制,比如临港、国际旅游度假区、综合保税区就采取“市属区管”模式,实现市区联动。同时,大张江、大金桥、大世博、大陆家嘴地区的管理也将根据生产力发展需要,实现跨区域管理体制。近年来,我们还在探索大镇体制,按照地区功能定位,重新划定行政区域。比如祝桥镇针对大飞机基地,川沙新镇为迪士尼项目服务,南汇新城镇则是临港地区开发的核心区。总之,浦东将力图做到扁平化管理,为百姓、为企业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服务,力争做到上面捏紧拳头,下面放开手脚。

(来源:解放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