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综合报道

湖南:运用“三种话”使宣讲活动不断拓展

2013年01月29日17:12   来源:新华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发展好不等于吃好喝好,还得有可靠的保障、优美的环境、丰富的文化生活。”在湖南韶山村举行的十八大精神宣讲会上,67岁的老书记毛雨时的一番话引起听众共鸣。

“这些年来韶山的发展变化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扇窗口。”毛雨时说,如今韶山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00万元,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4万元。“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今后韶山村不仅要自己富裕,还要带动周边地方一起富裕。只要路子走得对,未来生活会更美好。”毛雨时话音刚落,会场上响起一片掌声。

自2012年11月以来,类似的宣讲场景在湖南各地不断出现。目前,湖南已组织省市县三级宣讲团130多个、宣讲人员1200多名,宣讲场次1.6万多场,直接听众达350多万。注重讲好“普通话”、“地方话”、“百姓话”,使宣讲活动不断向县乡、企业、学校拓展,成为湖南宣讲活动的特色。

“讲好普通话,就是把十八大精神原汁原味地带到基层,不走样、不跑调;讲好地方话,就是要联系实际,接通地气;讲好百姓话,就是运用群众语言,讲老百姓听得懂的话。”湖南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邓清柯说。

为了讲好“三种话”、宣传贯彻好十八大精神,湖南各地通过丰富的宣讲手段、新颖的宣讲方式吸引感染群众。有的地方利用PPT视频演示与讲课互动互补,使宣讲不仅有“听头”,而且有“看头”;有的地方运用“渔鼓”、“丝弦”等艺术形式,开展“十八大精神文艺巡演”,使宣讲寓教于乐;有的地方组织“乡村客座讲师团”、“百姓宣讲团”等,使一批活跃在田间地头、活跃在群众身边的优秀党员成为宣讲十八大精神的骨干。(记者谭剑)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相关专题
· 十八大报告解读专题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