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上午,室外温度降到零下20多摄氏度,在牡丹江市西安区利民社区活动室内,75岁的丛大爷挥舞着乒乓球拍,矫健的身姿丝毫不输年轻人。他对记者说:“退休后,在家呆得都快闷出病了。自从社区建起了活动室,我就找到了自己的乐子,上午打乒乓球,下午画画、练二胡,过得非常充实,白天都不愿在家呆了。”在一旁的王大娘抢话说:“我俩加一起150岁了,来到社区就觉着自己是年轻人,生活过得这么快乐,你说我们能不幸福嘛。”
两位老人说出了西安区群众的心里话,他们舒心生活的幸福“源泉”来自区委区政府推进的公共服务建设。
近年来,牡丹江市西安区坚持文化促发展,文化惠民生,以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目标,先后投入2600多万元,逐步完善了区、乡(街道)、村(社区)三级文化服务设施,建成国家标准三级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2个,村级文化场所31个,社区文化中心27个,在城区形成了“十五分钟文化圈”,在乡镇实现了文化活动场所“镇镇有”、“村村有”的目标。
通过创新节日、阵地、品牌“三个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先后组织开展了“城市之光——文化惠民”工程、“金色田野——文化富民”工程,并成功举办了全市朝鲜民族文化节,积极推进广场演出和文化“六进”活动,组织各级各类演出800多场次。乡镇利用文化站、村级文化场所和农家书屋,开展读书、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各种文体活动2100多次。
各街道、社区不仅把辖区群众生活放在心上,同时还力求把外来租户的生活照顾周到。在温暖的出租屋内,李雪看着自己一岁多的孩子,幸福之情溢于言表。她对记者说:“我和孩子能活着,是社区和街道给了我们生的希望。”据陪同的社区负责人介绍,25岁的李雪是外县来牡丹江务工人员,租住在西安区,快要临产时,家里发生变故,生活陷入了绝境。社区干部及时伸出援手,帮她联系医院,解决了住院费用并给她办了低保。
在文化产业带动下,全区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2011年区属增加值、全口径财政收入、农村经济总收入分别是2006年的3.3倍、4.1倍、2.5倍,经济总量从牡丹江四城区之末跃居首位。2012年,共有17个社区通过市级达标验收,达标率63%;日照社区打造千米精品社区正在推进;因地制宜打造27个社区建设自主品牌;春节前为城乡低保户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346万元,发放取暖费补贴589万元。(记者 孙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