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来到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采访,看到仍有一些鸟类在冬天的湿地悠闲地飞起落下。
尕海湿地保护站副站长张勇指着远处被冰覆盖的地方说:“惊蛰到,鸿雁来。每到惊蛰前后,在南方过冬的候鸟都会到这片水域来,这里是它们迁徙的第一站。”
据张勇介绍,2004年,在此繁殖的鸟类只有32种,而现在达到78种。2004年在此停留的鸟类有5000多只,近年已达3万多只。
候鸟数量的剧增与尕海湿地近年来的生态保护工作密不可分。据介绍,当初湿地只有480公顷。为了恢复湿地,通过草场置换,保护区将尕海湖核心区3600公顷的牧场和牧民的草场进行对换,并明确了尕海湿地的权属。接着,将几近沙化的地方进行牧草补种,同时将置换后的湿地围起来,通过引水渠对尕海湖进行生态补水,扩大湖水面积,现在的湿地面积已经达到2000多公顷。
“目前,尕海湿地调节气候的能力大大增强,生物多样性愈加丰富。牧民们也获得了湿地带来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碌曲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王莉芳说。
记者在保护区看到,长长的木质栈道串着小亭楼阁在湿地中蔓延。从2012年开始,保护区管理局在尕海湿地划出一块区域,开始小规模旅游开发。虽然时间不长,游客也不多,但是尕海湿地的知名度更高了。
“让游客在有限的区域内亲近自然、了解湿地,也是保护湿地的一种有效措施。”张勇说,“开发旅游还能缓解保护区监测和保护资金不足的压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要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将生态保护和生态产品开发结合起来,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保护区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李琛奇 孟 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