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热点问题报道·集中连片扶贫攻坚④

变“扶贫开发”为“开发扶贫”

2013年01月17日08:56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大化县古感村村民正在采摘橘子。 通讯员 韦哲摄

位于广西大化县西北部的七百弄乡是石漠化重灾区。这里缺土缺水,连灌木都难以生长。长期以来,这里的农民只能在石缝中抠出泥土种庄稼,几座山围成的漏斗形洼地成为他们生存的唯一依靠。

群山围成的洼地被称作“弄”,七百弄其实有一千多个这样的“弄”。素有“九分石头一分土”之称的“七百弄”一直是广西贫困山区的代名词。生活在大化山区的8万人,人均只有三分耕地,而且土地贫瘠。有17年乡下工作经验的县扶贫办副主任蓝勇说,山区农民如果只靠种地,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

但是,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大化县县长、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蓝瑞轩说,大化县变“扶贫开发”为“开发扶贫”,帮助老百姓自主探寻致富路。

大化县着力布局“一带三区”生态农业发展格局。按照规划,红水河两大库区将建成无公害淡水养殖带,在南部将建成以果蔬生产、甘蔗种植等为主的生态农业种植区,在中部将建成标准化生猪养殖区,在西北部大石山区将形成以种植核桃等特色作物为主的特色农业种植区。“一带三区”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运作,基本覆盖了全县所有农村贫困人口。

为撬动投资,大化县出台了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对于符合“一带三区”发展格局并达到一定条件的投资者,给予适当补助和奖励,最高总额达170万元。据测算,1块钱的奖励能拉动8块钱的投资,并且形成每年10块钱左右的产出。目前,大化县已经引进了美国艾格菲、广西善源等国内外大企业。大化县在引进企业时主要考察的标准是:最好的技术、雄厚的资金和畅通的销售。

“整村推进”是大化县落实产业化扶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列入“整村推进”规划的村将引进至少一个致富项目。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扶贫资金将主要用于“整村推进”的贫困村建设。目前首批22个“整村推进”的村正在建设,在“十二五”期间将完成43个村的“整村推进”建设工作。

为了让每个村都能找到合适的致富项目,2012年,大化选派了158名得力干部到基层担任“第一书记”,实现了行政村(社区)驻村“第一书记”全覆盖。贡川乡红柳村的“第一书记”卓广云说:“不管信息技术有多发达,还是面对面的交流最有效!”(记者 周洪双 刘 昆 通讯员 韦 哲)

●记者快评

尊重扶贫对象主体地位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谁也不能缺位。生活在石漠化地区的人们,是小康社会的建设者,也应该是小康社会的受益者。没有他们的小康,就不是全面的小康。

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要充分尊重建设者的主体地位。大化县更新思路,变“扶贫开发”为“开发扶贫”,正是尊重了扶贫对象的主体地位,创造条件让他们依靠自身力量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这样的扶贫模式既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也保证了扶贫效果的持续性,值得肯定。

(责编:杨丽娜(实习)、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