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自治区党委《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意见》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要“着力加强科技创新,加快推进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科技孵化器、高科技产业园区和示范基地建设,重点培养扶持40家科技型企业,实施8个重大科技专项,开展45项科技攻关,十二五末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以上。加快科技成果应用,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加强科普基地建设,科学技术普及率达到90%以上。”
这是自治区党委对科技工作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总部署,也是我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西藏的动员令,更是就建设 “六个西藏”宏伟目标吹响的新号角。
创新科技,让体制机制“活”起来
要推动科技创新,就得有一整套促进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破除一系列影响科技创新因素的瓶颈制约。
自治区科技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要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核心,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西藏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中的支撑引领作用,走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科技创新之路。”
这条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科技创新之路,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呢?
“首先它要符合西藏实际,其次就是能够促进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能够给西藏各族群众在致富的路上提供正能量。所以,西藏今后将继续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支持建立企业牵头、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参与组建技术创新联盟,完善市场导向的创新格局,充分释放企业创业创新活力。大力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的有机衔接,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自治区科技厅有关负责人说。
建立健全健康良好的科技管理机制,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自治区党委党校牛治富教授认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宏观决策和统筹协调,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
为做到这些,自治区科技厅早已未雨绸缪——
着重加强科技项目管理创新,强化重大项目顶层设计,拓宽科技项目需求征集渠道,建立科学合理的项目形成机制和储备制度,完善专家咨询论证、项目招投标和评审、滚动支持、绩效考核、项目信誉等制度,改革科技奖励制度,提高科技评价奖励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充分利用部区会商、区院合作和对口支援等机制,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倾斜和支持。推动建立全国科技援藏组织协调机构并制定全国科技援藏规划,引导科技援藏进一步向纵深发展。以科技成果引进转化和项目合作为纽带,积极与内地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开展合作与交流。
创新科技,让平台和载体“筑”起来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想让科技创新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就必须有扎扎实实的平台和载体。近些年来,我区一系列有助于筑牢科技创新的“底牌”频频亮出——
继续加强具有区域特色和学科优势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积极扶持企业建设技术研发中心,建立健全科技平台建设、运行、管理、评价等配套办法和措施,着力在提高创新活力、促进要素聚集、强化机制创新、实现资源共享上下功夫。
推进西藏本地科技孵化器和西藏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进程。积极支持和指导拉萨市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协助拉萨市申报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继续推进拉萨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日喀则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和山南地区农业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建设,加强其投入和机制创新工作,提高效益,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支持尼洋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那曲高新技术开发区申报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全力支持西藏大学牵头的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实现我区创新基地建设新的突破。
同时,在筑牢科技创先载体和平台的基础上,我区广大科技部门还尤其注重加强基层科技工作,不断巩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根基。
一方面,注重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引导科技要素向基层聚集,推动科技任务向基层下移。在当地落地的科技项目,地(市)、县(市、区)科技部门能参与的要参与,能由地(市)、县科技部门为主组织的由地市、县科技管理部门组织,并按照在科技项目中承担的任务量和工作质量拨给科技计划管理费用。
另一方面,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进步示范县等基地建设以基层科技部门管理为主,进一步发挥创新基地在基层科技创新中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结合农村信息化建设,推进资源共享、互联互通、专家与农牧民有效互动的农村科技信息化服务。
自治区科技厅有关部门负责人还告诉记者:“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还不断强化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工作,加强对县(市)党委和政府重视科技工作程度和科技管理能力的考核。”
创新科技,让重大项目“动”起来
西藏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地区,农牧区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因此,农牧业科技成为我区科技创新发展的重点之一。
据自治区科技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后,我区将继续实施青稞产业、饲草产业、马铃薯产业和金牦牛科技工程重大专项,大力实施青稞标准化栽培示范和新品种展示。加大牧草新品种引进、选育力度,扩大饲草种植核心农户群规模,积极开展荒地种草节水灌溉技术和低产田牧草高产栽培技术示范。加强适宜产业化加工的高产、优质马铃薯新品种引进和选育工作,建立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积极开展马铃薯新产品研发,提高产品附加值。巩固提高牦牛本品种选育和育肥基地成效,扩大优良品种和已有技术成果示范推广力度,继续开展夏季强度育肥和冬季防掉膘技术示范,提高养殖组织化、专业化水平,加快育肥出栏。
在此基础上,我区还将继续强化藏药产业创新要素集成,推进藏药材GAP基地建设,加大藏药剂型改造和新药开发力度。开展高寒草地植被恢复技术、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利用技术和沙化土地综合治理技术研究。利用先进太阳能技术,推进“金太阳示范工程”和“无电地区电力建设规划”,积极向偏远无电地区示范推广功率较大的户用光伏系统。
创新科技,让科技成果“用”起来
科技发展的最终目的,不是让科技创新的成果走进“象牙塔”,而是要让其真正地作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让最普通的群众能够最真切地感知、受用,为改善和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提供支撑。
自治区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推动科技创新,让更多的科技成果惠及我区各族群众。
据了解,今后一段时期,我区还将继续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普及。
一是强化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应用推广等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理顺科技成果从研发、转化到产业化过程中的体制机制障碍,缩短成果转化周期。加快培育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积极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搭好桥梁和纽带。积极探索基层、企业承担科技转化类项目的新途径,加快形成以生产、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成果项目实施机制。积极争取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和国家火炬计划、重点新产品计划、科技惠民计划项目,加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投入力度。
二是继续实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星火计划、新农村科技示范县建设,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新装备的转化和应用水平,提升农牧业整体科技含量。充分利用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和特色产业基地的优惠政策,继续大力培育、发展我区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企业科技项目管理方式方法,积极引导建立产学研用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同时,自治区还将大力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深入开展科技下乡、科技活动周、科普一条街等专题活动。加强科普与教育、科技、文化的结合,有效组织和动员全社会的科普资源,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强化科普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科普乡村和科普示范户建设,将科普宣传与推广普及先进实用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群众劳动技能和生产效率紧密结合起来,培养一批掌握一定科学技能、依靠科技创业致富的高素质劳动者。编印出版农牧民群众易于接受掌握、能够指导生产实践技术推广和藏文为主的科普类书籍,开发制作群众喜闻乐见的多媒体实用技术培训和科普宣传光碟,加快农牧区信息化建设,增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用技术推广普及能力。抓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地的科技培训和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发挥科技特派员在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创新科技,让科技人才“火”起来
科技要发展,人才要先行。要想取得科学创新的实质性进展,就必须要发挥科技人才的主观能动性,然而,对于西藏这样一个科学基础较为薄弱,自然环境较为恶劣的地区来讲,人才的引进相对于内地其他省份来讲,难度自然增加了不少。
“有矛盾,我们就必须要解决矛盾。绝对不能够消极怠慢。” 面对这一问题,自治区科技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了解,自治区近年来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下足了功夫,一方面用好现有人才、稳住关键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养未来人才。继续实施“十百千万”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引进一批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才,争取国家“三区人才计划”、“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对西藏的倾斜。加强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科技特派员选拔、培训和管理的新机制、新模式。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渠道培养各类科技实用人才和科技明白人,为我区科技创新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另一方面,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建立以科研能力、创新成果和成果转化推广效益为导向的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评价标准。探索科研关键岗位和重大科研项目负责人公开招聘制度以及有利于创新人才发挥作用的多种分配方式,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相信,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我区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西藏一定会在科技创新的路上策马奔腾,谱写出绚丽的时代篇章。(记者 高启龙 王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