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解放军报:向林则徐学“制怒”

张 序
2013年01月14日08:41   来源:解放军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据说,晚清时期著名的爱国将领林则徐曾经性情暴躁,当了湖广总督后,为防止不良情绪左右自己的思维判断,因一时冲动而造成工作决策上的失误,进而影响大局,他便写下“制怒”二字高高悬挂于书房。

  作为基层带兵人,免不了也要碰到一些“烦心事”,假如怒气难平,情绪失控,就容易把“怒”转嫁于战士,进而损害官兵关系。在工作中,当出现不良情绪的时候,我们不妨多想想林则徐“制怒”的故事,有效“制怒”,确保部队内部关系的和谐。

  “制怒”在于“制心”。东汉思想家王充说:“凡人之有喜怒也,有求之与不得,得则喜,不得则怒。”心理学认为,客观事物是情绪产生的源泉,当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愿望无法实现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我们要制住“心”,就要正确地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看轻得与失,面对磨难能泰然处之,面对不公能一笑了之,面对挫折能坦然待之,始终以平和、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对待身边的人和事。

  “制怒”在于“制言”。语言是人与人交流与沟通的重要工具,也是情绪反应的主要渠道。基层带兵人在工作中遇到矛盾和问题时,对战士是表扬还是批评、是鼓励还是挖苦、是帮带还是指责,都会对他们造成不同的影响,使他们或群情激昂、神采奕奕,或工作消极、唉声叹气,或心情沉闷、满腹牢骚。可见,怎么说话、说什么样的话,十分重要。所以要制住自己的“言”。当有不良情绪时,要注意克制自己的语言,宁吃过时饭,不说过头话。什么话在什么场合讲才不会伤害战士的感情,什么话该怎么讲战士才会敞开心扉,什么话该讲、什么话不该讲等等,都值得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反思。

  “制怒”在于“制行”。基层带兵人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战士都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你消极,战士就低迷;你急躁,战士就冲动;你慎重,战士就仔细……所以,“制行”旨在克制行为举止,维护带兵人的良好形象。“制行”更要行得端、走得正。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战士时常会因能力弱、经验少等原因而“冒泡”,给干部骨干“添堵”。十个手指不可能都一样长,干部骨干对战士也会有亲疏远近,但不能因某些不快之事,对某名战士就心存芥蒂,在一些敏感问题上一碗水端不平,有失公道正派。

  在现实工作、生活中,产生情绪有时候是不可避免的。与其带着情绪指挥,不如扑下身子示范。如果每一个干部骨干都能随时叫响“看我的”、“跟我来”,就不怕指挥不动战士,就不怕工作任务完不成,干不好。

  这是我们从林则徐“制怒”中得到的启示。

(责编:方蕊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