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上午8时50分,记者赶到位于山东大厦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会场,大部分与会人员都已就坐,但明显感觉会场内有些“空”。省委农工办一位负责会务的同志告诉记者,今年与会人员较往年少了一半多。(记者翻出去年全省农村工作会的会议材料查看,去年与会人员是453人,而今年是208人。)
其实不仅是正式与会的人员少了,本次会议还规定,各市一律集体乘车,且最多只能带一名“集体秘书”,会议时间安排也更加紧凑合理。
在随后的会议进行过程中,以往的会议表彰环节今年没有了,包括全省粮食生产“十连增”优胜单位、全省生态文明村(社区)等荣誉,全部改为通报表扬,各地先进单位和个人代表也不再来领奖。
去年农村工作会议上,我省将上亿元的各种奖励颁发给了为“三农”工作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今年不再表彰,是否奖励也没有了?记者了解到,奖励已经提前下发。比如,日前省财政已将3150万元全省粮食生产“十连增”优胜单位奖励全部下发,用于相关单位建立万亩示范片,进行粮食高产创建;拨付种粮大户补贴资金8729万元,对全省842户种粮大户给予补贴,最高补贴资金达100万元。省财政厅厅长于国安介绍,去年全省财政用于“三农”方面的资金达到2260亿元,比上年增长19.8%,今年不仅不会减少,还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政策,提升绩效。
年内解决400万以上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建200处农村能源区域化服务站,林下经济规模扩展到410万亩、新建和改造农村危房60万户……尽管会议本身有点“缩水”,但从各部门各单位负责人的简短发言中可以发现,强农惠农富农的承诺和政策力度没有“缩水”。
不仅如此,会上还就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三农”工作的能力提出多项意见和制度安排。包括提倡各级现场办公,就地回答和解决农民提出的问题;各级主要负责同志及与农村工作有联系的领导干部都要建立农村工作联系点,提倡驻村蹲点,解剖“麻雀”;各级各部门要从群众愿望出发,每年为农民办几件实事,并作出公开承诺;将农村工作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权重加大,组织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对完不成任务或完成不好的,取消综合性评先树优资格;强化政策落实,今年在全省集中开展一次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回头看”活动等等。(张海峰 李剑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