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将社会管理和民生并列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作出专门部署,提出了“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的新要求。这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决心和信心。在社会管理这个宏大的系统工程中,党委、政府、社会、公众的基本职能不同,角色定位也不同。充分认识党组织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找准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式,才能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以强化基层为根本导向,在解决谁来做上发挥作用。基层党组织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必须始终把抓基层、打基础、强队伍摆在突出位置,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组织、制度优势转化为服务和管理优势。一是夯实组织基础。社会管理对象的广泛性,决定了社会管理工作必须具有覆盖面。要有针对性地采取行业统建、区域联建等多种方式,推广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链、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相对集中点建立党组织的做法,加大在中介机构、协会、学会以及“两新”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力度,做到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巩固一个、带动一批,切实扩大党的组织覆盖面。今年以来,我省以非公经济组织集中组建计划为抓手,通过依托行业、开发区和专业市场建立联合党组织,新建党组织9697个,有3名或3名以上党员的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实现全覆盖。二是选强带头人。当前,许多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主要表现在基层、集中在基层,解决这些问题,基层党组织是核心,党组织书记是关键。要利用基层党组织换届等有利时机,采取培训、调整、选派等办法,选优基层党组织书记,整顿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近三年来,全省各级下派1.4万名机关干部到村(社区)任职,其中担任“第一书记”2437人。今年以来,共有47417个基层党组织实现晋位升级。
三是训优基层干部。围绕打造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全面加强教育培训,着力提高基层党组织书记做思想政治工作、服务群众、应对危机等方面的能力素质。全省集中开展农村领头雁培训计划,举办了5期“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集中轮训培训班”,对全省36915名农村“两委”主干、2394名乡镇党委和街道党工委书记进行了培训。开办了“山西干部在线学院”,开设社会管理课程,使党员干部及时了解社会管理前沿知识和最新动态,不断提升基层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四是加强党员教育。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深化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活动,积极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依托山西丰富深厚的红色资源,建立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推动广大党员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以统筹协调为根本方法,在解决怎么做上发挥作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实质上是党和政府依托基层党组织与社会互动共进的过程,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桥梁纽带作用,把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组织起来,把社会工作者及志愿者组织起来,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最大限度调动积极因素、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减少消极因素,营造良好的社会管理环境。一是转变工作方式。面对信息社会复杂、多变的形势,传统的社会管理手段已经难以实现有效的社会管理。各级党组织必须从偏重行政手段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转变,学会运用民主的方式、服务的方式,尽可能通过对话、沟通、协商、协调等群众乐于接受的办法来解决社会问题。二是创新管理手段。目前网络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群众反映意见、参政议政的重要途径,其放大效应给社会管理带来严峻挑战。在新的形势下,应把信息技术作为党建工作的新手段,把网络建成党建工作的新阵地,利用网络平台倾听群众意见,及时与群众交流和沟通,引导网络民意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提升社会管理信息化水平。三是构建服务平台。全面实施网格化管理计划,积极推进城乡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网络建设。在全省建立统一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平台,形成全面覆盖、动态管理、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为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网格四级联动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撑,全面提升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四是加大经费保障。把保障基层作为财政资金投入的一种导向,舍得给基层送钱,愿意为基层花钱,让党和政府的政策在基层得到正确贯彻,让群众在基层把事办好,让各种矛盾纠纷在基层得到解决,以持续有力的物质保障推动社会管理措施在基层得以有效落实。两年多来,全省共投资12.6亿元,实现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基本全覆盖。从2012年起,省级财政每年给予每个社区3万元经费补助,今年共下拨资金6411万元。
以服务群众为根本任务,在解决做什么上发挥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服务是核心,做好群众工作是关键,要通过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把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从管理转到服务上来,寓管理于服务之中,通过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转型,推进社会管理和服务创新。一是为民办实事。在全省广泛开展干部下乡住村领导包村增收活动,每个省委常委和副省长联系一个国有大型企业、一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及一个贫困乡村,带动了全省6000多名领导干部包村增收,64万多名党员干部以各种方式与群众结成帮扶对子56.91万个,各地各部门落实帮扶资金111.243亿元,为群众办实事好事96.59万件。2009年以来,全省投入600多亿元连续开展了两轮农村“五个全覆盖”,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二是维护群众权益。围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通过设立“社情民意通道”,设置社会管理工作部(室、站)或社情民意综合协调中心,排查整治突出问题,促进基层和谐稳定。全面落实党代表任期制,不断提升党代表任期制工作水平,加快推进党代表工作室建设,搭建党代表联系服务群众的平台,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三是推进基层民主。在利益多元化的时代,基层民主是一种调解利益的机制。通过基层民主的方式调解利益关系,有利于维系稳定和社会管理。要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广泛推进公众参与、民主协商,扎实推进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党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健全完善基层党员干部的监督制约机制,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和文建明工作法,不断健全完善党领导的基层民主自治机制,促进基层民主、社会和谐。我省以阳光农廉网为平台,引导广大农民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在推进基层民主创新社会管理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