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综合报道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笔谈

王璟: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2012年12月24日13:50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是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是在高等教育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对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指导意义。“十一五”期间,天津师范大学完成了由师范教育向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的转型,“十二五”期间的奋斗目标是力争使天津师范大学进入全国高校一百强。为了实现这一奋斗目标,我们将以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为契机,坚定不移地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新为驱动,以质量提升为目标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坚持深化改革,着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必须以改革的精神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天津师范大学作为综合性大学,传统基础学科不仅基础雄厚,涌现发展出以人文社会科学见长的优势学科,而且在新师大的建设过程中,艺体类学科和学生发展迅速、高水平运动队异军突起。为了在体制机制上发挥多学科优势培养人才,2010年学校从本科新生中选拔优秀学生组建了本科人才培养创新实验班,目前,“理论研究型人才培养实验班”、“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创新实验班”进展顺利,效果良好。学校还进一步拓宽思路、扩展视野,在加强通识教育的同时,在几个大的学科门类中探索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如在文科和理工类学生中加强艺术素养和体育精神与素质类课程的开设,在艺体类学生中加强科学精神和文化素质类课程的开设等。“十二五”期间,我们将从创建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出发,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质量立校”的办学思路,站在跨学科和国际高等教育发展两个平台上,创新由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教师教育三大板块组成的课程体系,在本科教学工程重点班“国际企业管理”和“国际会计”两专业国际化标准课程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国际化标准课程建设的专业范围;在更大范围内突破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倡导讨论式、启发式、案例式、项目驱动式等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大实践教学支持力度,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成立教师教育实验中心,力争建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强化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训练,将创新理念与创新意识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坚持教师主导,着力引导教师潜心育人。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鼓励教师静心教书、潜心育人。近年来,我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健全人才跟踪考评制度,实现了引进人才质量的提升和师资队伍结构的优化。同时以实施立德工程为核心,创新制度建设,强化师德教育,严格师德考评,树立师德典范,不断提升师德建设水平。我校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学校体育竞赛训练中心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学校多个部门被评为天津市师德建设先进单位,也涌现出了以沈德立、徐大同两位老先生为代表的众多教书育人的师德楷模。“十二五”期间,我们将根据学校事业发展需要,坚持“立足培养、着眼提高、高端引进”的原则,进一步提升师资建设内涵,一方面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采取超常规的举措引进领军人才和优秀拔尖人才;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对校内现有人才的选拔、培养力度,在校内现有人才中遴选“特聘教授”和“渤海学者”。同时,更加关注广大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教学改革、研究交流、质量评估、咨询服务等工作,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满足青年教师个性化专业化发展和人才培养特色的需要。继续强化师德建设,不断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改革人事聘任考核制度,创新教师薪酬激励机制,不断改善教师待遇和生活条件,创造一切条件让教师爱教乐教,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地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出更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坚持文化育人,着力推进大学文化建设。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必须把文化建设贯穿于教育改革发展和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大学作为育人的殿堂,既通过有形的方式和途径培养人才,也通过无形的氛围涵育人才,而通过浸润形成育人的特有的味道,正是特色校园文化独有的功能所在。天津师范大学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实践中,经过历代师大人的不懈努力和奋斗追求,形成了具有师大特质的大学精神,具体体现是“勤奋严谨、自树树人”的校训,并由此形成了师大的学风和校风,“学思并重、知行合一”、“诚实守信、勇于担当”已经蔚然成风,这不仅是师大校园文化的特色所在,同时也成为全体师大人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在继承和发扬教师教育特色的基础上,利用综合大学的学科优势,以制定大学章程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精神文化的擎旗铸魂功能、物质(环境)文化的浸润熏染功能、制度文化的规范凝聚功能和行为文化的传导引领功能,形成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统一、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互支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校内培养与社会实践有效衔接的良好育人氛围,真正实现以生为本、兴趣导向、自主学习,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系天津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责编:杨丽娜(实习)、程宏毅)


相关专题
· 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