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专题报道>>中央国家机关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专栏>>部长声音

王伟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

2012年12月21日10:1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战略的高度,以创新的视野,概括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进步与继续发展指明了奋斗方向,明确了努力目标,规划了整体布局,规定了基本任务,做了科学全面的总体战略部署。

  一、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最大国情,是中国共产党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路线、战略策略的基本出发点,是现阶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成功地进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认识中国国情实际开始。我国改革开放事业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就,成功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说到底,就是始终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当代中国最大国情,并以这个实际为总依据,来思考和解决当代中国的一切问题。

  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我们党是在长期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过程中,在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各国包括我国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通过对国情和社会主义的再认识,作出当代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的。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的论断。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强调,“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1987年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系统论述了初级阶段的主要含义、基本特征、主要矛盾,提出了党的基本路线,标志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强调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任何时期都不能离开这个实际、超越阶段,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通过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特征、发展进程、主要矛盾、根本任务、基本制度、基本纲领的系统论述,全面拓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再次强调,“必须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这些都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认识的不断深化。

  党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判断,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前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依据,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我国已是社会主义,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二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考虑一切问题、制定路线政策,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既是对中国国情的清醒认识,为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奠定了前提、依据和出发点,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和重要内容;又是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系统科学的回答,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阶段性特征日益明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特征与30年前比有很大变化,但这并不影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判断。经济实力虽然大大提升,但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生产率较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还存在着一系列发展中的矛盾与问题。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尽管具体国情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当前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抓住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坚定不移,毫不动摇。

  二、总布局是五位一体

  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部署,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方向,明确了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工作方针和奋斗目标。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既有明确的指导方针,同时对总体布局的认识也随着实践的发展而逐步深化、不断完善。1986年9月,我们党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个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明确提出一系列“两手抓”的战略方针,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提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

  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一系列提法的基础上,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党的十七大报告全面论述了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从提出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到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深化,反映了我们党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科学发展重大战略问题认识的深化,是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大理论创新亮点。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扎扎实实抓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打胜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

  2.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人民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说到底就是发展人民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要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以加强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以实行社会主义法治为基本保障,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3.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必须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努力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4.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发展社会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文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道路。必须在经济发展基础上,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5.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内涵更加丰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完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必须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必须从源头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坚定了我们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明确了我们努力的方向和承担的历史责任,激励着我们不断增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伟大力量。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创中华民族新的辉煌,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以来,中华民族一切有志之士的共同信念和矢志不渝追求的目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30年的奋斗,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功迈出了重要一步。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领导全国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工业体系,实现了农业合作化,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绩,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解决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问题,也就是说,找到了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并且通过坚定不移地开拓这条道路而取得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我国经济总量跃升到世界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深刻的历史性变化。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的那样:“经过九十多年艰苦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证明,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才能找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之路、成功之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只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世界历史进程和发展潮流,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的时代要求。在中国实现现代化,就要回答“中国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实现现代化”。中国共产党人在60多年的建设实践中科学解答了这一问题。中国现代化首先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现代化,同时又是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近代以来中国的发展历史雄辩证明,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从中国自己的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照搬“西化”或者其他“模式”都是无法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1956年,毛泽东同志率先提出并初步规划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明确要“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他还提出国防现代化的问题:“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亲自规划了我国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建设目标。在如何实现现代化问题上,毛泽东同志强调不能照抄照搬外国经验,要从中国国情出发,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工农并举的工业化道路。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党深化了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思想,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关于实现现代化的性质和道路问题,提出要搞社会主义现代化,要走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关于中国现代化的战略地位和指导方针问题,把实现现代化提高到关系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国家的安全以及为共产主义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的高度来认识,提出了把全党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实现四个现代化上来的根本指导方针;关于中国现代化的根本任务、政治保证和基本条件问题,强调实现现代化的核心是经济建设,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强大动力是改革开放,政治保证和基本条件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基本路线,保持稳定和谐;关于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最终目标和运行模式问题,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运行模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和“三步走”的发展战略。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强调:“必须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号召:“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认为这是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标志着中国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了现代化的实现目标:“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对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告诫全党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奋斗几十年,要始终保持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思想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问题。只要我们按照党的十八大的总体要求,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本文选自人民出版社已出版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

(责编:权娟、高巍)


相关专题
· 中央国家机关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专栏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