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提在于找准差距。2011年小康社会总体实现程度,全国已达到83.2%,西部地区达到了71.4%,而青海只有66.2%。今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进程只要保持年均增速3个百分点以上,青海就能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随着指标基数的逐年增大,每提高1个百分点的难度都会更高,付出的努力将会成倍增加。我们要认清差距,加倍努力。
着力点在于调结构、转方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根本靠发展。加快青海发展,关键是要发挥比较优势,壮大特色产业,重点要在调结构、转方式上下功夫。投资仍然是青海发展的主要拉动力。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把握投资重点、强化金融支撑,引导更多的资金投向基础设施、实体经济和特色产业。农牧业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牧业、生态畜牧业和循环型农业。工业的主要任务是以西宁、柴达木、海东三个工业园区为重点,加快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十大特色产业和循环经济。服务业的主要任务是补上短板、奋起直追。
突破口在于以城镇化带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与全国差距大的问题,青海必须坚持统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走以城镇化带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道路。重点要把东部城市群建设纳入兰西经济区的战略大格局中来推进,加快西宁新区和格尔木新城的规划建设,推进海东撤地建市、沿黄城镇带建设和农牧区新村建设。青海具有人口少、包袱小的优势,城镇化完全可以打破常规跨越发展。
源动力在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党的十八大报告既是全面奔小康的路线图,又是深化改革开放的宣言书。改革是青海发展的动力源泉。要加大对一些事关全局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攻坚力度,开足青海跨越发展的改革“马达”。开放是青海前进的必由之路。要继续坚持“自信开放创新”的青海意识,既不妄自菲薄又不夜郎自大,推动各项工作在改革开放中实现新发展。
关键在于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影响力。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怀着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我省各级党组织真正成为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坚强领导核心。要坚持实干兴邦、实干强省、实干富民,弘扬“人一之,我十之”的实干精神,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