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解放军报:莫言的“根”

孙广远
2012年12月11日09:04   来源:解放军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11年前,莫言与朋友造访斯德哥尔摩音乐厅时,朋友说希望他有朝一日能来此领奖。没想到预言成真,如今,莫言果真在世人瞩目的聚光灯下戴上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

  “莫言是个农民的儿子,得奖之前是农民的儿子,得了奖之后依然是农民的儿子。”站在世界文学殿堂的莫言,依然回望着他的父老和故乡。因为他深知,他的故乡和他的文学是密切相关的。

  莫言的“根”,埋在故土,扎在中国。文学和作家的生命之树无不根植于特有的土壤,不论生命之花多么绚烂,都系于根的滋养。同时,也因为“根”系发达,文学和作家的生命之树才渐成参天之势,繁茂常青。

  莫言的另一种心声同样值得我们关注。在近日山东高密举行的一次文化活动中,莫言坦言让“莫言热”尽快过去,希望大家把对他一个人的关注变成对中国更多的作家、更多的艺术创作者的关注。的确,如果不是莫言的作品呈现了当代中国的样貌,勾连着中国人的内心世界,他不可能成为受读者喜爱的作家,更不可能征服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的心。

  曾几何时,每每诺贝尔奖颁奖前后,国人都会发出“我们离诺贝尔文学奖究竟有多远”的感叹,其实上世纪30年代,鲁迅、老舍、沈从文等均有可能获得诺奖,但因种种原因最终没能如愿。今年的诺奖花落莫言,捧奖者自有殊荣,但离开中国作家和中国文学,便没有莫言可言。

  在中国文学这条浩瀚奔流的长河中,莫言是其中的一员。诚如著名作家王蒙所说,莫言获奖说明中国当代作家以及中国当代文学成就获得了世界的关注。人们期待会有更多中国人给世界讲故事,也希望世界上流传更多更精彩的“中国故事”。

(责编:方蕊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