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内蒙古一些地方雪大成灾,牲畜饲草告急。然而,阿鲁科尔沁旗一个牧民肉牛养殖合作社却饲草充盈。“这完全得益于节水人工饲草料基地项目的实施,给肉牛过冬备足了口粮。”合作社理事长李文君信心十足,“这些饲草足够1万头牛吃上一个冬天!”
这个肉牛养殖合作社共有30户牧民。十八大一召开,李文君在认真听报告时就觉得“自己的种草路走对了”。随后,他把牧民们集中在一起,共同学习十八大报告,“十八大报告中,有一个关键词,就是生态修复工程、荒漠化综合治理。而我们在沙地种植节水紫花苜蓿,正好和十八大精神都对上号了!”
方向对头,干劲十足。2010年,李文君由育肥牛大户变身为合作社理事长。合作社现存栏肉牛2000多头,年出栏1万头。过去养这么多牛是一件难事。全旗封育禁牧和划区轮牧后,舍饲肉牛的饲草来源就成了问题,附近牧民夜里便开始偷偷放牧。本来就沙化的草场被牛羊啃食得伤痕累累,李文君看着直心疼。如何让草原绿起来,牛羊多起来?今年,旗里主推的37万亩节水人工种草项目让他走出了困惑。在旗里的支持下,他率先上了7台喷灌机,试种3300亩紫花苜蓿。李文君心里有笔明白账:过去60亩草场只能养1头牛,而现在60亩苜蓿能养15头牛,这笔账划算!
“草绿牛肥就是牧民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态文明!”学习十八大报告,李文君对生态文明还有更深的理解。用苜蓿育肥高档肉牛,是他明年的一个新打算。眼下,他正和旗内的富龙能源公司协商合作,准备将牛粪和秸秆混合发酵变成沼气,通过管道输进农家牧户,而所产的沼渣又能生产有机肥,再用于人工种草基地。( 徐永升 记者 张五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