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维语是“低地”的意思,这里人文自然旅游资源富集多样、不可复制,素有“世界四大文化体系的交会点、华夏灿烂文明进程的活化石、西域丝路精妙绝伦的博物馆、人与自然和谐生存的欢乐园”的美誉。公元前一世纪修建、号称东方巴比伦的交河故城、西域三十六国第一大都市遗址、盛唐长安城翻版、三重城郭仍存的高昌故城,展示着吐鲁番历史文化的悠远厚重;誉为中华屯垦第一城的柳中故城,具有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闻名遐迩的民族宗教大观园——吐峪沟、沟口最古老的维吾尔族村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的坎儿井、疆内最大的伊斯兰教古塔——苏公塔,展现了中华文明、埃及文明、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欧亚草原文明等各种地域文化的和谐共存。这些都是全国独一无二的文化历史资源。
然而,吐鲁番目前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这些得天独厚的历史资源并不相符。吐鲁番作为新疆旅游名胜区,在旅游产业发展实践和效益上却呈现出产业规模总量小、市场发育程度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低、对经济拉动的贡献率低的“一小三低”现象。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结合吐鲁番的实际,我认为,更好地打造吐鲁番的旅游文化,是重塑旅游产业新高地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吐鲁番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目前,吐鲁番地区旅游产业定位不够准、产业发展层次不够高、产业内外循环不够畅、产业发展吸引眼球的亮点不够突出,与自治区领导“把吐鲁番建成新疆大客厅”的要求和疆内外地区旅游产业“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发展态势不相适应。在分析中,我们认为景区开发的初级水平、旅游宣传不够理想、旅行社和导游环节薄弱是导致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大而不强现状的四大瓶颈问题。
我们构筑新疆旅游新高地,应当全面推进、渐进发展,打通旅游产业内、外循环,促进旅游产业点—线—面的整体隆起。吐鲁番新一代的旅游产品要在文化深度游和健康养生方面,更加注重体验型休闲设施、休闲活动、休闲空间的建设。例如,吐鲁番独特的“热”资源,就可以开发成旅游项目,让游客来感受热度,体验纯天然的健康养生。还要在交河、高昌、吐峪沟的遗址外建大型能反映遗址内深刻文化内涵的文化体验型设施,让游客静下心来感受吐鲁番独特而厚重的文化气息。
完善吐鲁番地区内的旅游圈建设,除了要认真研究分析每一个景区的最佳参观时点,综合考虑区间路途、游客出行的兴奋点和疲劳点,科学合理地安排好旅游路线。还要将扶持和壮大楼兰干红和吐鲁番彩玉等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将王洛宾艺术馆延伸扩大为“新疆民歌基地”,将坎儿井博物馆延伸扩大为水博物馆。
新疆这两年的发展有两个特点:一是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的发展;二是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区”,只要我们始终遵循这个轨迹,坚持并践行“只要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能改变”,就一定能打造出精彩的吐鲁番旅游文化,实现吐鲁番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实现旅游大区向旅游强区的华丽转身。
(作者系中共吐鲁番地委委员、地委秘书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