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十七大小组讨论现场,央企团代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团委书记耿超有机会必谈“创新”。“航天领域的核心技术,全世界都买不到,必须靠自主研发、自主创新。”
美国宇航局前局长米切尔·格里芬曾说过:中国航天最令人感到害怕的,是拥有一大批年轻科学家和工程师。在这个主打“创新牌”的企业,青年人早已不是通常人们所说的“生力军”,而是“主力军”。整个集团,50%以上的员工为35岁以下青年,副主任设计师以上的科研队伍中,35岁以下青年更是达到60%之众。
如何服务好这批青年人才,把青年留住、助青年成长,成为摆在企业团组织面前的首要问题。耿超手头有一份集团党委刚刚下发的文件,在集团团委的促成下,航天科工集团今年将评出首批“航天青年创新奖”。每个获奖项目都将获得2万元的奖励,一个重要前提是,项目组成员平均年龄要在35岁以下,项目带头人年龄也要在35岁以下。
还有针对一线技能人才的“青年五小成果奖”,针对青年科技人才的“青年科技论文奖”,针对青年管理人才的“青年管理论文奖”,以及针对副主任设计师以上级别青年设立的“青年创新基金项目”。一系列“青”字头的创新项目评选,是航天科工集团为促进青年创新编织的“一体两翼”中的“一体”。另有“青年文明号”、“青年突击队”这“两翼”。
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航天科工二院25所主任设计师蒋清富说得实在,“青年对成长的需求非常迫切,与物质待遇相比,我们更关心职业发展和上升空间。“一体两翼”的人才成长格局,正从一个侧面为青年航天工作者打造了这样一个“空间”。(记者 王烨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