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共青团紧紧围绕“青年正能量 我的中国梦”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搭建青年喜爱参与的工作载体,推出切实有效的项目举措,服务首都工作大局、服务青少年成长发展,助力全市青少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引领广大团员青年在行动中追寻中国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发挥生力军作用。
主题教育:凝聚青春中国梦
“认认真真做好科研工作、多出创新成果,就是我对国家最大的贡献。我的中国梦就是国防梦、北斗梦。”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的年轻教师刘峰,第1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他讲述了8年时间研究北斗系统手持终端机的故事。这是“我的中国梦”北京青年宣讲团在西城长安兴融中心青年汇作的示范宣讲。
首都的士雷锋车队司机石德红、安贞医院护士张蕾、北京青年报要闻版编辑卢荡……来自首都各行业20多位优秀青年,组成宣讲团首批成员,用一个个具体的梦想故事,感动着青年听众。首钢公司、北京林业大学、京密引水渠管理处、西藏中学……一场场示范宣讲逐步展开。企业、区县、高校、中学等各系统团青组织开展1000场以上宣讲活动。
“新闻发言人进高校”、“乡土情·中国梦”结对共建、五四团日等,短短2个月时间,全市6万余个团组织纷纷举行各类主题活动,使青年深刻地思考梦想、分享体会,凝聚成与党同心、与祖国同行、与时代共发展的思想认同和行动共识。
岗位建功:共筑首都建设梦
“爸爸,你答应过,星期天带我去颐和园。妈妈,你答应过,家长会你第一个出现……希望你们和我在一起有一点时间……”北京电视台演播室里,情景剧《来自企业青年员工下一代的一封信》正在上演。这不是普通的电视节目录制现场,随着节目环环相扣地展开,大家发现“传递正能量 共筑中国梦”北京市“百万青工 岗位建功”行动颁奖活动正在进行。全市工业、农业、建筑、金融、商贸等115万青年参与,以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青年突击队、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青年创新工作站等品牌为载体,举办技能培训11000余场,开展技能比武2000余次,完成青年创新项目1万多个。
“园博小V蜂 志愿中国梦”活动,1.3万名园博会志愿者用微笑擦亮北京名片。为迎接高考日到来,铁刷子自行车俱乐部的骑友们穿着靓丽的骑行服,在社区、广场发出绿色出行倡议,延续3510行动理念,发动更多的市民为高考考生“让行”。“挑战杯”科技竞赛吸引80多个高校大学生参加,使科技创新成为青年学子的学习动力。友好城市青年交流营再次启动,将邀请20多个国家、30多个城市青年聚到北京,共话世界梦。
无论是经济领域、社会建设,还是科技创新、志愿公益,或是城市建设、国际交流,北京团组织、青年社团、志愿者组织纷纷行动起来,动员青年自觉承担责任、立足“岗位”、发挥作用,让首都更美好,使社会更和谐。
汇聚力量:助圆青年成长梦
“从今天开始,加入‘新青年学堂’成人高考免费培训班,学到知识,找到朋友,提高学历,赢得明天!”这不是倡议书,也不是街边小广告,这是全市各区县社区青年汇发出的《新青年学堂招生简章》。它由青春梦想同龄同行志愿者协会与社区青年汇联合推出,于7月至10月期间在全市70多个青年汇开课,在高校中招募1000多名优秀大学生志愿者,提供语文、数学、外语三门成人高考课程辅导。
随着社区青年汇纳入全市社会建设整体工作格局,全市已建成350家规范运行的社区青年汇,总干事、专职社工、志愿者、活动场所都得到保障,为服务青年搭建起地域性青年活动平台和基层青年组织。
像青年汇推出的项目一样,“爱心接力 梦想启航”公益行动为1083名地震孤儿圆梦,“心动北京 全城热恋”大型交流联谊活动为大龄青年搭起鹊桥,北京青年商会专场招聘会现场招聘400个工作岗位、2000个见习岗位,“晨光杯”北京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发布,六一儿童节2547名京籍及各地来京青年子女儿童看升旗、登天安门城楼、3万少年儿童在劳动人民文化宫参加“欢乐总动员”六一嘉年华,“西部计划”志愿服务踊跃报名,共青团组织、青联、学联、志联、青商会等共同汇集起各种资源和力量,用具体的项目和深入的推动,切实帮助青少年有梦、圆梦。
团的建设:引领青年追寻梦
“#做愿助人的有爱青年#北京园博志愿者,低碳环保乐活派,校园节俭光盘族,搭乘高速顺风车……有爱,我们同在!青年有爱,社会就有前进的动力,国家就有美好的未来。来吧!让我们一起做愿助人的有爱青年!”这是团市委微博@青年说 推出的学习团十七大精神的微博,短短3天时间即受到粉丝们热捧。报纸、电视、广播、地铁电视、户外广告、2000多个微博矩阵等,这些共同组成正在建设中的北京共青团全媒体体系,使有意义的事做得有意思得到更充分的实现。
10+10工程,机关干部结交10名良师益友,参与联系基层党政部门、青少年社团、志愿服务站、社区青年汇、高校团委、中小学团队组织、开展调研、参与交流发言、撰写调研报告、发表青年工作文章等10项社会实践,短短一年时间76名青年干部与845名各界青年及青年工作者、76所高校、中学、小学、社团、志愿者组织等单位密切联系,工作作风、业务能力、综合素质得到加强。
在青年流动人口调研中,机关全体干部租住到外来务工青年聚居区,与青年同吃同住,当面访问青年6500人。“两新”组织团建数字不断增加、质量得到上升,外地驻京团组织建设措施推出,乡镇“大团委”建设不断深化。
建设与世界城市相适应的共青团组织,这是北京团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青年组织的具体体现,使更多的青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不断地在行动中追寻青年梦、首都梦、中国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