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婷 樊江濤
2018年06月27日07:51 來源:中國青年報
青年有什麼需求,團組織就要開展有針對性的工作,努力使團組織成為聯系和服務青年的堅強堡壘。
----------------------------------------
婚戀交友事業部“一周歲”啦
一片愛情林營地即將破土,不久后的將來,這裡將見証每一對步入婚姻殿堂的年輕夫妻的幸福——2018年6月25日,全國首個專為服務單身青年婚戀交友設立的團組織正式機構——團浙江省委婚戀交友事業部迎來自己的一周歲生日。
伴隨著共青團改革的號角,一年前,在好奇、驚詫的目光中,團浙江省委婚戀交友事業部正式挂牌成立。這樣的機構究竟能為解決青年婚戀問題帶來哪些實質改觀?甚至不乏質疑,它本身能走多遠?
一年后,團浙江省委的答卷正在贏得更多青年的心。
“很多人覺得我們成立這樣的部門是突發奇想,而事實上,我們已經做了相當長時間的探索。”團浙江省委相關部門負責人解釋。
早在2016年起,按照中央群團改革要求,團浙江省委著手設立“親青籌”、“親青戀”、“親青幫”、“親青創”平台,致力於解決青年“成長中的煩惱”。借助“親青戀”平台,團浙江省委開始嘗試打造“團干+社工+志願者”的模式,具體而言,由專職團干負責統籌工作,由專職社工負責具體實施,由被稱為“公益紅娘”的志願者提供一對一服務。
還有每周雷打不動的40人小范圍相親活動,依托團組織協調優勢,相親會往往開成不同行業的專場。
截至2018年6月,“親青戀”舉辦的活動已達200余場,參與人數超過20萬人次。
安全、靠譜堪稱“親青戀”平台的優勢。所有會員需通過兩道安全碼驗証:其一,省公安廳開放有關接口為親青戀平台會員的數據進行實時對接,確保人員信息的真實性,便於篩選出信息不詳、婚姻狀況不明的服務對象。其二,各級團組織為本單位的單身青年做信息真實性的確認。
為充分保護會員隱私,“親青戀”網站不顯示手機號和微信號等個人資料,男女雙方彼此有好感后可在線下進一步溝通。
這一年裡,通過工作力量的整合,“親青戀”已覆蓋到縣級團組織,並可進行地域化定位,40人規模的周末相親專場涉及行業愈加廣泛,阿裡巴巴、騰訊、網易等在杭企業紛紛加入,同時促進了互聯網企業的團建工作。
重在培育青年健康婚戀觀的“愛享學院”也在這一年探索成立,作為線下開放式課堂,該學院邀請心理學專家、大學輔導老師等為學員們分享情感案例、傳授男女相處實用技巧等。此外,團浙江省委還和省旅游局合作,打造了20個省級婚戀交友活動基地,並組織會員免費前往基地開展交友活動。
目前,“親青戀”平台注冊會員已達13219人,認証會員4230人,雖然2%3%的配對成功率不算太高,但專場15%20%的現場配成率也不算低,在婚戀交友事業部副部長張夏看來,“戀愛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團組織搭建這個平台更看重的是給青年提供平台,幫助他們拓展朋友圈,並樹立健康的婚戀觀”。
作為挂職團干,這一年張夏的工作狀態每一天都在與青年“零距離”,很多時候,她還需要接待前來為子女婚戀問題咨詢求助的家長。為單身青年朋友專門開設的幾十個微信服務群,經常會閃動青年們交流互動的信息和各類咨詢,能多為青年做些實事,哪怕到深夜,張夏也很樂於享受這些忙碌的快樂。
“成立婚戀交友事業部體現當前共青團改革的導向,這一小切口也是我們對改革模式和路徑的探索。”團十八大代表、團浙江省委書記朱林森介紹,接下來將繼續擴大工作面,夯實市縣兩級工作力量。
再遠的夢想,團組織助你到達
一份寫有曾參與“逐夢計劃”的簡歷儼然成為95后小伙劉丁愷求職路上的“免檢牌”。
幾句簡短詢問后,建筑工程專業科班出身的劉丁愷順利入職中鐵二局建筑公司。同樣憑借這四個字的分量,剛入職培訓,他便被推選為由新員工組成的臨時團支部書記。
2014年起,團四川省委聯合四川省直機關工委、四川省教育廳等7家單位,為四川109所高校全日制在校大學生進機關、進企業、進金融機構、進科研院所、進社會服務機構、進基層開展實習活動提供實習崗位和實習條件,“逐夢計劃”——四川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由此誕生。
團十八大代表、中鐵二局團委書記楊鵬見証了這樣一個項目如何在企業落地生根的過程。
從2015年至今,中鐵二局通過“逐夢計劃”平台共發布500個實習崗位,實際到崗大學生200人。在此之前,這家企業曾長期為實習生招聘渠道不暢的問題所困擾。
如何為這些實習生提供良好的實習環境?該企業黨委甚至專門出台文件予以明確,包括:本單位提供食宿、交通費、每月不低於300元的補貼、為每名實習生分配工作經歷不低於3年的實習指導老師一對一指導等。就全省而言,參與“逐夢計劃”的所有大學生都將獲得一份免費保險。
2016年正值大三暑期,劉丁愷通過“逐夢計劃”順利成為中鐵二局的一名實習生。如今回想起這段實習經歷,劉丁愷用“幸運”作答:“‘逐夢計劃’讓我在大學期間就了解畢業后所從事的工作狀態,明確了未來的奮斗目標,更堅定了對未來工作的信心。”
從實習生的收獲、企業眾多部門的踴躍參與程度中,楊鵬感悟著這一活動的重要意義:“對企業而言,實施‘逐夢計劃’不僅降低了招聘員工的成本和壓力,還降低了新員工流失率,同時在為企業提前儲備人才。”
在團十八大代表,團四川省委書記劉會英看來,“服務青年創業就業,是共青團組織的重要職責,開展‘逐夢計劃’,為大學生提供見習崗位,就是從創業就業的前端著力,給青年提供直接的職業體驗和提前接觸社會的渠道,以此提升他們創新創業的能力,增加他們擇業就業的信心”。
如今,“逐夢計劃”已開通外省學子雙選通道,為川籍省外學子提供實踐機會。截至2017年底,四川省109所高校共50239名學生在“逐夢計劃”注冊報名,雙選成功42673人次。
同樣是面向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平台,中央國家機關大學生實習計劃近年來開始在大學生群體中擁有越來越多的粉絲。
該項目由共青團中央、全國學聯等部門共同主辦,今年已步入第五年。歷經嚴格篩選,一經入選的大學生便可獲得在國家部委體驗一個月的政務實習機會。
“坦率說,剛開始我們也不是沒有顧慮,除了牽涉保密工作,這些大學生能不能干好,如何發動各司局接納,心裡確實沒底。”團十八大代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機關團委書記應煒回憶。
但真正接觸以后,這些大學生的高素質給應煒和同事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來自山東大學數學系的本科生在實習期間結合專業所長,利用所在司局數據寫了一份詳實的報告,獲得了部領導批示肯定。
這也讓更多的司局愈加認可這項大學生實習計劃,從實習人數的逐年增多就能看出來——從2015年接收13名實習生,到2016年19名,再到2017年24名,在國家部委中,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近年來接收實習生數量位居前列。
為保証大學生的實習效果,不同部委甚至還策劃了形式不一的活動。譬如,教育部直屬機關團委布置的作業包括:採訪一位機關青年榜樣、撰寫一篇青年觀察日記等﹔人社部機關團委策劃了五個“一”活動:當一天“處長”、參加一次集體政治理論學習、獨立起草一份文稿、記一本工作日志、出具一份實習鑒定。
參與執行這項大學生實習計劃的各方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這是一個多贏的計劃。除了可以幫助青年成長成才外,團組織也是這項計劃的受益方,隨著這一聯系青年的新載體深入人心,團組織的影響力和凝聚力也隨之增強﹔同時提升了中央國家機關在青年學生及社會公眾中的透明度和公信力,積極樹立了中央國家機關的良好形象。
5年間,這一大學生實習計劃從北京5所高校擴展到全國60所高校,參與的部委從5家增加到現在的近40家。按照團中央學校部的工作規劃,未來將進一步拓展該實習計劃的規模,著力構建國家、省和省以下三級聯動工作體系,讓參與各方更具獲得感,打造更具影響力的工作品牌。
三份地方青年發展規劃出台背后:將大事落小落細
列席討論《河北省青年中長期發展規劃(2018-2025年)》草案的省委常委會和省政府常務會的經歷,令團十八大代表、團河北省委書記宋華英印象深刻。
被提上省委常委會和省政府常務會議程之前,這份規劃草案歷經了廣泛調查研究,多輪征集省直有關部門意見建議,多次研究審議修改完善。黨的十九大召開后,對照十九大精神,又進行了進一步的修改和完善。將十九大報告中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誠信建設和志願服務制度化、堅定文化自信等內容,在《規劃》中進行了落實。
在這兩次會議上,眾多修改意見最終匯成共識,成為終稿的重要組成內容。譬如草案未專門將國際與港澳台青少年交流工程作為獨立章節提出,會議強調應引導青年主動融入全省新時代對外開放大局,該內容最終以獨立章節呈現。
幾項甚至具體到數字的倡議型內容經會議討論,最終成為這份地方青年規劃的一大亮點:“引導工作在異地的青年每周至少‘給父母打一次電話’,工作在同城青年每周至少‘陪父母吃一頓飯’,參加工作的青年每月至少‘給父母200元零花錢’等孝老實踐活動,將在青年中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小落細。”
一點點撬動,一點點回歸青年本位,如今回憶規劃出台過程,宋華英感觸頗深:“可以說這是讓我們感受到省委省政府對青年工作更加重視和支持的過程,是團組織在改革過程中一點點深入青年、了解青年、感知青年的過程,也是我們改變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進一步增強工作光榮感和使命感的過程。”
同樣秉持青年為本的理念,團天津市委從起草第一天起,便提出“開門辦規劃”。在調研階段,先后召開各界青年座談會、專家學者座談會,並征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意見,形成征求意見稿后,依托網絡平台征集意見建議4000余條,將其整理歸類加以吸收。
與國家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相比,2017年底出台的《天津市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7—2025年)》新增了“青年與互聯網”“青年與京津冀協同發展”兩項地方具體規劃,團十八大代表、團天津市委書記王峰將這兩項新內容概括為“天津特色”,而靈感則來自上述4000余條意見建議。
“我們在調研中發現,青年大量在網,青年之間的社交除工作、親情外有意義的社交幾乎很少,這個陣地共青團必須高度重視,同時一定要主動去佔領。”王峰介紹。
“青年與京津冀協同發展”被寫入規劃半年后,相關行動已經落地。如今,由京津冀三地團委合作打造的京津冀青年企業家論壇和中國家風青年論壇正吸引越來越多青年的目光。
不同地理區位導致青年狀態迥異,同天津類似,河北同樣在規劃中極力彰顯自身的特色,奉獻冬奧會行動、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青年建功行動等階段性重點工作已被寫入規劃中。
伴隨緊鑼密鼓的工作節點,如今,與規劃相匹配,河北的聯席會議制度也已出台,尤為引人注目的是,相關53個省直部門的年度計劃時間表、路線圖、責任制均已一一落實。
同時,出於基層實際考慮,河北特別提出,對市縣兩級是否編制出本地區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不作硬性要求,重點是建立本級青年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每年定期向省聯席辦報告本地區《規劃》落實情況及存在問題,並接受中期評估,推動規劃在本地區各領域落地落實,形成《規劃》落實的強大合力。
如果將規劃出台比作第一步,如何以創新之舉、務實之力進一步推動落實,或許更具考驗性。
問需、問計、問策——2018年3月起,團天津市委開展面向全市青年團員的主題大調研活動,要求每名團干部至少面對面聯系10名一線團員青年,將青年心聲最終匯成工作台賬,嚴肅承諾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實,並對落實情況予以嚴格督查。
在3個月裡,天津的團干部通過與19.8萬名青年一對一談心,征得1.5萬條意見建議,其中1.29萬條已得到解決。
究竟是青年在找團組織,還是團組織在找青年?調研中,一名農村青年的求助讓團西青區委陷入反思:在村裡,這名青年的團籍無處可落,一心想找到團組織卻屢屢被拒。最終,團西青區委為青年提供了落團籍的平台,也借此事改進了聯系農村青年的工作方式和渠道。
類似案例不勝枚舉。這些犀利、直接的青年意見讓王峰一遍遍反思,“團組織脫離青年實際的欠賬太多”,以此為契機,天津團組織力行改革之風,為規劃落地提出更具針對性的舉措。
“落實規劃不是一句虛話,應結合本地區青年實際,讓青年在發展過程中享受發展成果,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愛護,從而更加堅定理想信念。”王峰說。
而作為全國首個編制青少年發展專項規劃的城市,上海如今已走過13個年頭,先后出台了三部規劃。
2005年,團上海市委牽頭編制上海市青少年發展“十一五”規劃,包含教育、就業、參與、健康、閑暇活動、維權及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等六大領域﹔而從編制上海市青少年發展“十二五”規劃起,數據監測被逐步引入,用數據說話的特點愈加鮮明。“十三五”規劃編制時,對應《規劃》各領域目標任務,選取了16個核心指標,分別預設了2020年所要達到的目標值。
團十八大代表、團上海市委書記王宇回憶,2015年編制“十三五”規劃時,因精簡規劃,當時申報的市級專項規劃被砍去一多半,而青少年發展規劃被最終保留下來,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重視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青年規劃在青年發展領域具有重要的統領意義,我們之前積累的‘上海經驗’目前仍在不斷探索過程中。”王宇介紹。
相關專題 |
· 中國共青團新聞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