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答案提示
參考答案
1.這句話強調了辦好學前教育的重要性。幼兒教育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更關系到祖國的未來和希望。目前,學前教育的發展趕不上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需求,相當一部分的城市和農村都存在著入園難的問題。辦好學前教育是政府的責任,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迫切期望。因此,我們必須把發展學前教育、解決入園難問題擺在重要的位置。
2.第一,幼兒教育供需失衡,適齡入園兒童數量多,幼兒園供不應求。第二,私立幼兒園亂收費現象嚴重,導致幼兒入園貴。第三,家長的入園觀念有待轉變,舍近求遠選擇更好的幼兒園,造成教育資源的不均衡利用。第四,部分幼兒園對農民工子女的戶籍限制,使農民工子女入園門檻高。第五,政府對幼兒教育投入和供給不足,導致師資不足,師資緊缺造成口碑好的幼兒園緊俏。
(二)答案提示
轉崗教師當幼教的意義:首先,中小學教師轉崗當幼教是具有一定優勢的,這些教師自身的學歷、素質相對較高,又具備一定的教育理念,經過相關培訓是可以很快上崗的。其次,對於幼兒園來說,師資力量嚴重不足,轉崗教師當幼教能夠有效緩解幼兒園師資短缺的壓力。第三,由於中小學的改革,生源和學校減少,出現了師資供過於求的狀況,轉崗教師當幼教有利於解決一些中小學教師的工作問題。
實施轉崗教師當幼教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第一,需要轉崗教師轉變觀念,深刻認識幼兒教育的重要性,增強責任感,虛心向有經驗的幼兒教師請教,盡快適應工作。第二,相關部門需要加強對轉崗教師的全方位培訓,如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方面的培訓,提高其專業水平。第三,教學實踐中,教委、幼兒園等有關部門有責任對轉崗教師的幼兒教育工作進行指導,幫助他們掌握幼兒教育需要的特殊能力。
(三)答案提示
目前,我國幼兒“入園難、入園貴”問題十分突出,而解決這個問題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更關系到祖國的未來和希望。鑒於我國出現“入園難、入園貴”問題背后的種種原因,特提出以下解決措施:
第一,擴大學前教育資源。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支持有條件的事業單位、企業辦幼兒園。鼓勵社會力量辦幼兒園,引導和支持民辦幼兒園提供面向大眾、收費較低的普惠性服務。
第二,加強幼兒教師隊伍建設。合理確定師生比,逐步配齊公辦幼兒園教職工。依法提高落實幼兒教師地位和待遇,切實維護其工資、社會保障等權益。完善學前教育師資培養培訓體系,辦好幼兒師范院校和幼教專業建設,加大幼兒教師培養力度。
第三,加大學前教育投入。將學前教育經費列入各級政府財政預算,新增教育經費向學前教育傾斜。
第四,完善法律法規,規范學前教育管理。嚴格執行幼兒園准入制度,實行動態監管。合理制定公辦幼兒園收費標准,加強民辦幼兒園收費管理,堅決查處亂收費。
(四)參考范文
打好“組合拳” 破解“入園難、入園貴”
溫家寶總理說:“兒童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發展的未來和希望。”然而,作為我們民族、我們國家發展未來和希望的孩子們,卻在面臨著“入園難、入園貴”的難題。這個難題困擾著千千萬萬的家庭,也困擾著我們的國家和社會……因此,如何破解幼兒“入園難、入園貴”也就成了擺在我們面前不得不解決的一個難題。要破解幼兒“入園難、入園貴”難題,需要我們打好一套“組合拳”。
——投入拳。破解幼兒“入園難、入園貴”需要政府加大對學前教育的投入和供給。我國幼兒園的狀況,一方面是幼兒園提前一年甚至兩年報名的現象屢見不鮮,很多孩子無幼兒園可上,眾多家長望“園”興嘆,幼兒園數量供不應求。另一方面我國學前教育支出佔GDP的比例平均為0.06%,低於巴西、墨西哥、印度等發展中人口大國。更有甚者,在全國教育經費的總量之中,學前教育經費僅佔1.2%至1.3%。因此,要破解幼兒“入園難、入園貴”,就需要政府加大對學前教育的投入,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保障公辦幼兒園的數量和質量。
——資源拳。破解幼兒“入園難、入園貴”需要國家鼓勵和吸納社會力量辦園。可以說,幼兒“入園難、入園貴”,難在教育資源有限,貴在幼兒園緊俏。這就需要在嚴格標准、規范管理的前提下,為民辦幼兒園提供普惠性政策,通過減免、補助等措施鼓勵社會力量辦園,辦好園,辦優質園。
——師資拳。破解幼兒“入園難、入園貴”需要加強幼兒教師隊伍建設。一些家長之所以舍近求遠地選擇幼兒園,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師資。因此,破解幼兒“入園難、入園貴”問題,調節教育資源失衡,師資建設十分重要。這就需要相關部門合理確定師生比,逐步配齊公辦幼兒園教職工。依法提高落實幼兒教師地位和待遇,切實維護其工資、職稱評聘和社會保障等權益。
——規范拳。破解幼兒“入園難、入園貴”需要國家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規范學前教育管理。私立幼兒園亂收費現象嚴重,導致幼兒入園貴。因此,破解幼兒“入園難、入園貴”需要國家制定法律法規,對私立幼兒園進行規范和監管,嚴格執行幼兒園准入和年檢制度,實行動態監管。合理制定公辦幼兒園收費標准,加強民辦幼兒園收費管理,堅決查處亂收費行為。
來源:華圖教育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報社招聘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務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呼叫中心 | ENGLISH
鏡像:日本 教育網 科技網 呼叫熱線 4008-100-300 服務郵箱 kf@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833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証1012006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証B2-20100025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証(廣媒)字第172號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証 京網文[2014]2108-308號 | 互聯網出版許可証(京)字039號 | 京ICP証000006號 | 京公網安備11000002000008號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8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