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综合报道

帮助美国了解亚洲、了解中国——访《邓小平时代》作者、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

璩静、颜昊
2013年01月19日10:20   来源:新华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一位美国教授为何会对中国改革开放史情有独钟?一部“原本写给美国人看”的学术著作”会给回望中国改革开放之路提供怎样的视角?1月18日,在《邓小平时代》中文版举办全国首发式之际,记者在三联书店专访了该书作者、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讲着一口流利汉语的他,脸上总是挂着热忱的微笑,看上去,更像一个慈祥和善的中国老人。

问:写一本关于邓小平的书的想法是如何产生的?

傅高义:2000年我从哈佛大学退休,想写一本书,帮助美国人了解亚洲的重要发展。但我还没想做什么题目,于是我跟很多人谈,想听听他们的意见。其中一位专门研究东亚问题的记者朋友听了我的话后,马上回答说:“你应该写邓小平!”

我思考了几周后,认为他的话是对的。在中国的改变中,邓小平是最重要的;我也考虑,如果单写中国的政治或者某某组织,大家未必感兴趣;但是讲一个重要的人的故事,会好很多。当然我要谈的不只是一个人,还有中国的政治情况。

问:您说过,这是一本“写给美国人看的书”,您希望中国读者从中看到什么呢?

傅高义:我希望中国读者能看到这么几点:第一,虽然美国人对中国了解不够,但很多美国学者很认真很努力地希望了解中国。第二,我认为邓小平的确是伟大的领导,不仅是在当时、在全世界的作用非常大,我个人认为整个20世纪可能历史影响最大的一个人就是邓小平。第三,邓小平的一些想法仍然适合现在的需要。

问:一个外国学者写中国领导人传记,您如何保证它具有权威性?

傅高义:我见了很多人,能听到不同人的看法。我认为我的运气很好,跟外国领导人和一些中国领导人都交流过,跟不同立场的人或者邓小平的家属都见过面,跟很多知识分子也见过面。所以我想我掌握的资料是比较广泛的,普通学者不一定能看到。我跟一些接触过邓小平的外国人也谈过话,比如李光耀、香港以前的总督,还有基辛格等等。那些资料我觉得很少有中国人看过。上世纪80年代我还在广东待了七八个月,跟很多县的经委主任详细聊过发展情况。邓小平最早是在广东和深圳开始搞试点的,我有第一手资料。

问:您写这样一部书的优势何在?

傅高义:我的研究比较全面,我利用十年的时间来研究,专门研究邓小平,不教书,基本也不写小文章,做全面综合研究。我觉得这是很难的,很少中国人有这样的机会。

我还想,了解一个社会的特点,最好是研究过另一个社会。我的博士论文是研究美国社会。一个教授说你最好去别的国家,从外面看自己的国家。于是我去日本做了两年研究。有人说旁观者清,我觉得旁观者不一定清,但在外面也有旁观的好处。

问:这本书出版后,引发了一些争议,您怎么看?

傅高义:我只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我写的是不是事实。我觉得90%的评价是说这本书特别好。我试图把人还原到历史背景中去,让读者了解“他为什么会这么做”。

问:写这本书最大的难度是什么?

傅高义:邓小平没有留下什么私人档案,很多重要决策也从没有公开。早在上世纪20年代、在巴黎和上海从事地下工作时,他就学会了一个特殊本领——完全依靠自己的记忆力。此外,邓小平严守党纪,从来不跟家人谈论党内高层的事,也很少在公开场合回忆过去的经历。研究邓小平、研究他如何做出决策要做更多工作。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