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学家、改革推手孙冶方的“最后一炮” |
|
|
|
 |
今年是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诞辰100周年。近日,孙冶方的外孙、云南省政协常委武克钢讲述了其鲜为人知的故事。
1979年9月,外公被发现晚期肝癌。动手术后,外公休养了一个时期,又开始读书写作,参加会议,不断地发表学术见解。在一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他的讲话很尖锐,引起一些人的震惊。会后,他遇见李先念就问:“我是不是有些过了?”李先念说:“孙老你又放炮了,不是过了而是轻了,要多放几炮支持小平。”
1982年,外公病势转危,住进了医院。这一年,十二大召开,他在会上做了一个发言,认为党中央提出的从1981年到20世纪末的20年内,争取全国工农业生产年总值翻两番的奋斗目标,是有充分把握实现的。中央领导同志便想请他写篇文章详细地论述一下这个问题。
当时国务院负责同志看到他的发言后,专门到医院来和外公商讨,我正好在。这位负责同志就经济管理问题征询外公的意见。外公说:“要管好经济工作,记住一点:统计要独立。我们吃统计的亏太大了,统计不独立,统计就不真实,经济就会出问题。”后来《人民日报》发表了《统计要独立》的文章。谈到经济20年翻两番的想法,这位负责同志问:我们到底有没有把握?有些人有不同意见。外公说:我经过思考,认为有把握。我正在写文章阐述这种思考。这次谈话后,外公的意见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后来,外公就写了他生命中最后的一篇文章《二十年翻两番不仅有政治保证而且有技术保证》。
这是一篇当年反响很大的文章。那时,他的身体已经不行了。这篇文章,他先给我讲,我就记录,有一个稿子后,他再讲,助手记录,最后他修改。晚上,他又让我再把稿子一遍又一遍地念给他听。次日一大早,他一遍一遍地修改着。打印后,晚上,他又让我再把稿子一遍一遍地念给他听。
稿子见报当天,下午两点,那位国务院负责同志从办公室打来电话说文章写得很好。后来,姚依林、陆定一、薄一波、伍修权等都打来电话,祝贺他为党、为国家写了一篇很好的文章。外公听后,一阵轻松,对李昭和我说:“这是我最后的一篇文章了!”我们自然心情很悲凉。
来源:老年生活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