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专题报道>>今日理论版
今日理论版:正确估计形势 把握调控重点
2008年07月18日08:46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无标题文档

经济形势专家谈

正确估计形势 把握调控重点

汪同三
 
 

  进入2008年,国际国内形势出现了不少新的复杂因素,既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又使我国经济运行面临新的严峻挑战。我们正处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时刻,必须正确估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充分认识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努力在党的十六大以来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所取得的成绩基础上,继续保持宏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好于预期的成绩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实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4万亿元,比2002年增长67%,年均增长10.8%,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四位;全国财政收入达到5.13万亿元,增长1.71倍;进出口总额达到2.17万亿美元,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三位。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得到更多实惠,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高。

  在2003年至2007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我们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围绕解决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及时制定正确的宏观经济政策,科学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节奏和力度,综合运用多种宏观调控手段和方式,注重宏观调控的预见性、及时性和有效性,促进了经济平稳快速发展,避免了大的起落。

  进入2008年,我国先后遭遇历史罕见的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指挥下,全国人民同特大自然灾害进行了顽强斗争,取得重大胜利,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同时,中央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高度重视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控制货币供给和银行信贷过快增长,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结构调整、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保持了宏观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的局面。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0.6%;需求结构进一步改善,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增长态势更趋均衡,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持续较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加快,经济发展质量有所提高,财政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加,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这些成绩好于预期,来之不易,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果,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成果。[全文]

张晓林
 

关注热点

心系群众

  《理论热点面对面·2008》的热销再一次证明:关注社会热点的理论,也一定会被社会所关注。经过几年的艰辛打磨和不懈努力,《理论热点面对面》已经成为一个很有价值的理论品牌,成为理论要面向实际、联系实际的一种鲜明导向。这非常值得研究、学习和借鉴。纵观该书,有如下特点:
  从问题出发。理论的真正价值和意义,就在于捕捉问题、分析问题、说明问题。能把问题的来龙去脉讲清楚、说明白,揭示问题的实质,解疑释惑,就是社会需要的理论,就是群众欢迎的理论。从这一点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从问题出发,既是《理论热点面对面·2008》的亮点和特色,也是其赢得群众的奥秘所在。比如,面对当代中国向何处去这个重大时代课题,该书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在全书开篇鲜明地提出“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有理有据地对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方向前进作了令人信服的解读。同时,该书解读和回答了坚持改革开放、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建设生态文明等社会热点问题。
[全文]

新书评介

学者论学问

 农村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分析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张兴华

  发端于农村的改革开放,使我国农村劳动力市场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那么,如今的农村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如何呢?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
  自主择业程度。以前,我国经济是典型的二元结构,农村劳动力不仅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能流动,而且在农村内部也不能随意流动。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如今,农村劳动力不仅可以在农村务农或从事非农产业,也可以在城镇务工经商。非农就业人数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重,既能反映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变化程度,也能反映农村劳动力择业的自主程度。统计显示,1980年到1990年这一比重由6.37%提高到20.65%,到2005年已超过四成。可见,农村劳动力自主择业已达到较高程度,而且还在提高。
  工资自主决定程度。工资反映的是劳动力的价格,工资的决定机制是劳动力市场的核心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资具有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作用,是影响劳动力流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全文】

点击进入图形版

         构建区域循环经济体系

奚青梅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保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在发展企业循环经济、园区循环经济和城市循环经济的基础上,构建完整的区域循环经济体系,可以促进企业、产业园区等微观层面上的循环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可以在整个区域范围内统筹规划,使循环经济的具体实施项目具有生产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可以在更大范围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保持和增强区域资源环境优势,实现整个区域协调发展。
   构建区域循环经济体系,主要包括抓好区域循环经济生产技术体系、产业体系、基础设施体系、生态环境支撑体系和保障体系建设。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不同区域应根据本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循环经济技术,重点开发和应用资源减量化、资源再利用、废弃物资源化和物流管理等技术,逐步形成与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技术支撑体系。
【全文】

理论信息

探索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良性互补之路
 

——“科学发展南方论坛”述要

  新华社广东分社、博鳌亚洲论坛秘书处共同主办的“科学发展南方论坛——广州增城市启动全区域公园化战略高峰研讨会”近日在广州市举行。与会的专家学者结合广州增城市的实践,围绕探索科学发展的有效方式、开创科学发展的美好未来这一主题进行了研讨。
   与会者认为,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形态,是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和谐共生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应当清醒地看到,在不断加快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问题日益凸显,以牺牲环境和生态为代价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在生态环境问题上,必须警钟长鸣,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大事业摆上重要战略位置。
【全文】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责编:权娟)

 相关专题
· 今日理论版
[打印正文]  [给编辑写信]  [E-mail推荐]
留 言 区
请注意: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人民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人民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人民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或人民日报网络中心反映。
我要留言:
用户名:
密  码:
        到强国社区注册
     
 

镜像:日本  教育网  科技网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闻线索: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招聘英才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联系我们 | ENGLISH 
京ICP证000006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京朝工商广字第0394号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